精彩回顾
刘传*、彭泽明、李兆泉、孟祥也:文化馆文创项目开发的现状与困境
年5月19日15:00,“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第二季)”第九讲如期播出。该讲邀请到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刘传*、西南*法大学*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彭泽明、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兆泉、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秘书长孟祥也四位嘉宾就议题“文化馆文创项目开发的现状与困境”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以下为第九讲的节选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持人引言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从*策上突破,对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意见》指出,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文创开发”对于推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拥有大量静态的馆藏实物资源,文化馆则是以动态的活动、培训等文化资源为主。文化馆的文创开发,必然要探寻一条紧紧围绕自身职能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不同之路。
年以来,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文创中心”建设,打造以数字资源、艺术培训、非遗文创等为重点的全民艺术普及文创产品开发及推广运营体系,引领文化馆服务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在各地,一些文化馆也率先推动改革创新,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资源整合、开放与共享,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促进跨界融合,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文化馆文创开发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成果。
主讲讲解
刘传*提到,目前,文创产业引领大众品质化生活,已成为经济增长热点。其在国家的*策指引与扶持之下,已有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回顾文创发展历程,自年*的“十七大”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策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总体布局以来,文创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作为基层文化传播与保护机构的文化馆,有无开发文创项目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目前有无成功的文化馆文创案例可供借鉴,文化馆未来文创之路的前景,与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文创企业、设计类高校的文创输出相比较,文化馆文创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新时代文化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刘传*围绕文化馆文创开发这一主题,就其开发的现状与策略,从文化馆为什么要做文创项目、文化馆文创项目的内容、实现路径的探索以及文化馆文创开发的困境四个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一、文化馆为什么要做文创项目
(一)扩大全民艺术普及的影响力
作为群众文化服务的龙头单位,文化馆在我国文化普及推广领域的定位,决定了其在全民艺术普及当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文化馆覆盖面广,社会性强,影响力大,联系群众广泛,虽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服务侧重点,但基本职能与特征却有着一以贯之的恒定性。已逐渐成为新兴的群众生活美学方式,文创的介入正好可以为艺术普及工作提供新的输出方式,也持续扩大了文化馆在艺术普及工作中的影响力。
(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载体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载体,文创正好契合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范畴很宽泛,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含非物质文化,内容丰富,但其中许多项目,尤其是非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与人们的现行生活渐行渐远。若文化保护仅仅止步于保护本身,长此以往,如此输血性保护并不能重新激活其内在活力。而文创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活动,并在其基础之上做出新的突破,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创不仅仅是传承与保护,更是作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载体,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的生命力。
(三)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策,培养新型文化业态。从文化馆的现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文化馆势必需要改变文创工作的现有格局,以期更快更好地发展。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两翼,但大家都普遍认为前者属于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主要职能,后者是经营性文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文化馆要发展文创产业,面临着一系列来自外部*策环境、内部体制机制和从业人员思想观念上的束缚和制约,进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原本判若有别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融合的态势,文化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就是两者很好的结合点。纵观近年来的文创开发之路,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讨论最为热烈,成果颇丰,为公益文化机构的文创发展之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一些思路和路径。文化馆也可以突破原有格局,在基于自身特色上为培养与促进文化消费做出努力。
(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围绕文化馆的基本职能,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公众文化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品质感,以适应当下群众文化服务的新要求。简单概括起来,其主要职能包括社会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普及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等。以前,由于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文化馆的服务也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做出应对;现在,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长足发展,需求的质量、内容以及方式都有了变化。为适应新时期深化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外延的丰富性,文化馆的服务也需要借助文创项目的开发去提升和丰富。文化馆在文创方面有相当丰富且广阔的拓展空间。这些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开发,可以为文创事业的发展和文化馆自身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可能。
二、文化馆文创项目的内容
刘传*提到,经走访,发现文化馆从业人员对文创工作的基本认知是非常明确的,也大都认可文创对于文化馆工作尤其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此有很高的积极性。目前相关*策的出台,也为文化馆文创发展提供了保障,扫清过去制度上的缺憾与障碍。正如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讨论(第二季)首场讲座中白雪华主任所说,要建立全民艺术普及文创中心,以共享工程等形成的数字资源为主体的数字产品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培训为主体与非遗产品为主题来开发文创产品。刘传*就文化馆文创项目的开发的内容和与其他文创机构相比较可有的特色,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依托民族民间文化(包括非遗)开发文创
作为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地方文化馆相对于其他文化机构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有着绝对性的优势。首先,由于长期扎根基层文化工作,文化馆拥有各地区文化资源的详尽资料,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搜集、整理、挖掘和保护方面也做了长期细致的工作。其次,地方文化馆最为熟悉当地传统文化,作为局内人,他们对当地文化有着相对的敏感性,能够详细掌握传承人和文化资源基本发展情况,并且能够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再次,文化馆和当地的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在当地展开宣传和展示工作,也能够充分调动群众保护发展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如成都市的区县级文化馆与非遗保护工作合二为一,担负起各区“非遗”项目的申报、管理、展示、开发、传播等工作;市文化馆前期与非遗中心也曾合署办公,现在虽然已经分开,仍然存在相互合作的关系,这也是文化馆文创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
以往,我们对文创产品的界定有一些狭隘,往往认为只有实体的产品才是文创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正为如此,在文创项目的开发上,博物馆、美术馆有丰富的藏品,依托实体进行创意性开发有着先天的优势。而像文化馆这样的公益机构,缺乏类似的资源依托,产品开发自然受限。但是,如果我们将“产品”的界限放宽,重新审视文化馆的资源,结合文化馆的基本职能与特点,文化馆文创之路会同样有着广阔的、不同于其他公益文化机构的发展前景。
依托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探索文创可以有多层面的内容。一是运用当代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方式扩大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如非遗的许多项目,之前并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现在许多学者加入到研究的行列,从历史沿革、技艺流程、美学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但学术性的研究毕竟曲高和寡,若想让保护意识深入至群众当中,还需以民众视角来加以组合演绎。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视频、摄影、插画、动漫、脱口秀等更多的形式来宣传传统民间文化,内容是原汁原味的,形式却是新颖的,符合当今群众的审美。这些有新意的作品本身也是文创产品。像一些地方美食,在当地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与宣传平台,难以走出地区限制,如若能与优秀的文创团队合作,对美食文化的传承保护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成都市成华区“风雅堂”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一些工艺彩塑作品,使川剧艺术、三国文化、休闲文化、美食文化、熊猫形象等相结合,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诉求的、年轻时尚的工艺品。成华区文化馆与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为企业成长提供帮助与服务,为其争取*策上的扶持。
综上,依托传统文化的保护来开发创造性思维与相关文创项目,是文化馆文创一个重要的方向。
(二)公共空间创意性改造
刘传*提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空间是群众进行普及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整体氛围的营造对于活动的开展与深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创意性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功能性上的需要,更要文化、空间、人三者结合,实现精神上的诉求。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文化馆都意识到了空间创意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也丰富了城市文化形态。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年曾举办过名为“市民眼中个上海最美城市空间”的评选活动,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宣传册、衍生品等形式,呈现上海城市空间之美与城市建设的成果。活动非常成功,许多创意空间都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些还通过网络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成为“网红”圣地。
在成都崇州的竹艺村,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开展传统工艺站“传承人对话”活动的相关要求,由崇州市文化馆参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与道明竹编合作搭建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跨界合作平台,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传统工艺功能转型和审美价值提升。竹艺村的改造,结合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将地方住宅、丘林、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打造出“竹”文化主题的川西林盘景观。
(三)创意性活动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工作重点之一。创意性活动涉及的形式很广,内容丰富,既有代表着当下年轻人时尚感的音乐节,也有可介入传统民俗元素的活动。
深圳市民中心打造的青少年街舞活动,将“街头艺人”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相结合,在文化符号中具有自信、个性、另类的气质,纳入城市多样性文化的框架内,成为城市观光体系中象征文化开放和文化繁荣的组成部分。与规训文化展演相比,青少年街舞更主动地与特定场景交流,更自由地表达自我。由于环境的改变,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从而建构了文化认同。上海、成都、济南等地也在探索街头艺人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机制,支持街头艺人进行文化艺术表演,打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
曾经是群众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民俗活动,如今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如何让民俗真正回归群众生活,让年轻一代有参与感,组织起有创意、有时尚感的当代主题性民俗活动,就不仅只是传统活动的还原,更应该设计符合当代人生活体验的创意性环节。作为最熟悉这些项目的文化馆,如果能够开发设计出民俗活动现代创意文案,再将其落地转化为群众活动,民俗项目的延续性与生命力将极大增强。
同时,这样的文创活动本身又是一个包含其他文创产品的载体,也是线下文化活动的平台。就活动的体量来说,融入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来充实,使活动的不同版块掺入其他文创项目,吸引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群众介入,可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新鲜活力。
(四)孵化文创项目
由于对各区域文化资源情况比较熟悉,文化馆往往作为牵头单位,参与文创项目的落地与建设,参与孵化优质文创产业项目。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利用总分馆平台,积极孵化群众文化活动团队,建立起自身的优势文创团队。如朗读团、民乐团、太极拳社等,将文创与活动嵌入社团活动当中,孵化并形成能够独立参与、自主更新的文创活动团队。
浦东文化馆在孵化特色文创项目方面也值得借鉴。尤其是重视服务内容的特色化,区别于其他文化馆服务、吸引公众广泛参与。这种特色化最根本的来源就是地方文化。文化馆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地方民族民间艺术与非遗文化,以文化产品开发及服务的特色化提升品质。
文化馆品质化文创项目的孵化也需要加强互联网应用,这既是适应新时代公众文化需求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扩大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的重要举措。文化馆的全面覆盖、阵地服务、精准服务、文化传承、总分馆制的需要、创新服务的需要,互联网文化馆线上服务能够无缝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