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发展基础(一)主要成果和经验(二)存在的问题二、发展趋势(一)发展机遇(二)面临挑战三、指导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四、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一)发展目标(二)主要指标五、主要任务(一)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描绘生态宜居的美丽浦东底色(二)推进绿色田园建设,推动乡村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三)推进幸福乐园建设,打造幸福安康的社会环境六、重大项目七、保障措施浦东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同步问题,有利于解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构建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推进浦东新区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明确“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在《浦东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基础上,依据《浦东新区“十四五”区级规划工作方案》的编制要求,现制定《浦东新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年至年。一、发展基础截至年底,浦东新区共有24个镇、个村、个村民小组。农村常住人口.29万人(其中:本地69.32万人,外来68.97万人),农户31.35万户,农业户籍人口24.97万人,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幅9.86%。“十三五”期间,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浦东新区“三农”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成效。制定形成了有关乡村振兴34项具体*策的*策体系;进一步理顺区镇关系,加强核心发展事项的区级统筹,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有效发挥了镇在乡村振兴治理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规划引领作用初见成效,完成了全区12个涉农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个郊野公园规划的编制,划定了农业“三区”(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明显改善,推进城乡路网体系建设,全区个村实现公交“村村通”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并轨,17万原镇保养老人员统一纳入职保体系,享受职保养老、医疗待遇;开展农村地区教育设施补点建设,改扩建学校28所、新开办公建配套学校所;增加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供给,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全区标准化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基本实现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
(一)主要成果和经验“十三五”期间是浦东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的实践表明,要保持浦东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就必须要坚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方向,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1、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推进绿色田园建设,完成了农业“三区”划定,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亩、蔬菜生产保护区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亩,初步形成老港、南汇新城镇、惠南等镇粮食主产区,曹路、宣桥等镇蔬菜主产区,新场、大团、书院等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已建成1个“绿色田园”示范镇、26个“绿色田园”示范村、78家“绿色田园”示范园。实施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落实粮食生产安全和“菜篮子”区长责任制,拥有南汇水蜜桃、西瓜、三林崩瓜、彭镇青扁豆等4个国家地理农产品标志产品,地产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覆盖率77%,绿色食品认证产量8.98万吨;持续加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区的签约率达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农业档案管理覆盖了全区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合作社和种植户;推进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2%,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经营和使用环节实现全程追溯管理,全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6.21g/kg。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长江口浦东段水域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初步达到“岸清”“水清”整治目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浦东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区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组建了1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南汇水蜜桃成为全国唯一以水蜜桃为特色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南汇水蜜桃”“南汇西瓜”“南汇甜瓜”“南汇蜜梨”品牌合作联社成员单位扩展到98家,种植面积2.2万亩。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特色民宿发展至4家(房屋46栋、客房间、床位张),“宿予”被授予上海市首批五星级乡村民宿。建立健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地产农产品检测、植保、农机、农资农药、农产品营销会展、农业保险、农业气象预警等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1.85%,建成了满足全区水稻总产50%的烘干要求的粮食烘干体系。探索农业行业监管新模式。推进应用场景建设,构建完成农业农村综合监管总体框架,建设覆盖农产品质量(含渔业)、农村环境、农田管理、长江口禁捕、农资生产经营、农业机械、农村集体资产、动物诊疗机构等的智能监管场景,实现浦东新区农业农村监管场景要素全覆盖,动态运行体征一屏展示、智能化监管持续推进。重点完成农业行业监管“三平台”整合,实现经济运行、城市运行、社会治理要素全逻辑、全链条监管。拓展农业行业、农村监管智能化手段,加大数据分析、图像比对、位置信息、实时物联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农村监管上的应用探索。
2、以生态宜居为方向,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家庭全参与、队组全覆盖、村级全推动”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丰富农村的文化内涵,实现环境整洁美、绿化生态美、弘扬新风美,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热情,加快了以*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协调治理体系建设的步伐。
(1)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区现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占全市的16.9%,已创建和正在创建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占全市的15.7%。新场镇年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周浦镇界浜村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村镇,川沙新镇连民村年、惠南镇海沈村年分别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张江镇环东村、周浦镇界浜村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2)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完成了全区21个镇个行*村、18.32万个庭院以“五清”[4]为核心的“达标型”美丽庭院建设。其中,评定美丽庭院“提升型”66个村、“特色型”18个村,星级户家庭13.51万户。完成了《浦东新区美丽乡村农民建房设计导则》编制,引入乡村规划师制度,引导村民在旧房修缮、建造新屋时注重挖掘传承传统建筑元素和建筑风貌,注重保留历史形成的自然肌理和传统历史文脉,注重传承浦东农村“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风貌。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重点推进“三高两区”(高速公路、高铁、高压线沿线,生态敏感区、环境综合整治区)及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民集中居住,“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农民集中居住户,年实际完成户。
(3)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年建成两网融合资源回收点个(含集镇范围)、资源中转站25个(含集镇范围),定时定点/垃圾箱房改造完成个(含集镇范围)。截至到年底,劣V类水体核销工作累计已完成条段。完成17万户农村污水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率达到85%,乡村造林4.8万亩。完成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境综合管理纳入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无违建创建先进居村”达到%。2)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三期已竣工运营,2号线东延伸已完成,10号线年底前实现竣工运营,14号线:金桥主变电站配套动迁安置房源已明确,18号线将配合做好年底前航头站至御桥路站开通运营工作。截止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2.54公里,其中县道.07公里,乡道.41公里,村道.06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座,其中县道桥梁座,乡道桥梁座,村道桥梁座;农村公路绿地.65万平方米,雨水管道.51公里,污水管道.04公里。“四好农村路”县道建设列入区重大工程建设“两库”,已竣工7条县道,完成里程15.14公里;在建4条县道,总长度17公里。全区“村村通”公交覆盖率%,现有“村村通”公交线路50条,总长度.8公里,全部实行到站时刻挂牌服务。
3、以乡风文明为导向,农村优秀文化更加繁荣“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农村注重素质提升,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唱响主旋律,形成新风尚。注重文化引领,为乡风文明建设营造氛围。以建设农村文化舞台为契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以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全区建成4个全国文明镇、7个全国文明村,16个市级文明镇、81个市级文明村、文明星级户家庭13.51万户,文明镇覆盖率%,文明村覆盖率超过50%,文明星级户覆盖率超过30%。
开展“村民修身行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按照一场(文化广场)、一栏(精神文明宣传栏)、一厅(多功能厅)、多室(传习室、青少年活动室、阅览室等)标准,在全区个村统一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推进“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等专题活动。推进村“家门口”文化服务站建设,全区设立了个村“家门口”文化服务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四级配送全覆盖,形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精心修缮和保护傅雷故居、傅雷旧居、艾氏民宅、川沙钱家厅等体现浦东优秀文化历史的建筑。强化公共体育服务配送力度,打造农村地区专业体育指导队伍,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年累计培训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余人。
4、以治理有效为目标,农村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加强镇级服务型*府建设,健全*建引领下自治、共治、德治和法治“四治一体”的乡村治理机制。以“四站一室”(*群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和村卫生室)为载体,建成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行“视频远程办理”,推动项个人社区事务全部下沉,将养老、就业、物业服务纳入“家门口”服务体系。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制定出台《浦东新区关于深化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的意见》(浦委办发〔〕51号),完善以村*组织为领导核心、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要形式、村务公开为重要手段的村级民主监督长效机制。推进村务公开信息化全覆盖,全区个村全部实现村务公开。完成了全区个村、近余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实现了村两委干部培训的全覆盖和持证上岗。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创建市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17个,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个,占全区村委会总数的50%。完成了名农村初任“全岗通”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启动持证上岗。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系统,在全区24个镇共部署监控点位个,并且全部接入公安分局视频监控平台,完成了个村智能安防建设。年川沙界龙村和周浦界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5、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农村居民保障水平得到提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基本建设公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项目97所[5],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合计.3万m2,新增教学用房面积合计.2万m2,新增班级合计班,配套校(园)项目建设数量和地域分布遍及全区16个镇。截至年12月,全区共组建成立了20个学区、26个集团(联盟),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率91.1%(其中集团化办学覆盖率80.7%)。
增加农村地区优质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供给。六院东院、医院、医院东院等3医院位于浦东郊区;医院项目落户浦东郊区,其中,医院东院(国际医学园区)于年投入使用,医院东院(航头)已开工建设,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新建(国际医学园区)、一妇婴东院改扩建(北蔡镇)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医院、九院、医院医院在浦东建设新院。大力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6]建设,全区已有达到建设标准的9个区域性医疗中心中的6家(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东方南院、六院东院)位于郊区;祝桥、航头、曹路等3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已列入规划建设。全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所(分中心22所),其中有村卫生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村卫生室所。村卫生室在岗工作人员名,其中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质及上海市注册乡村医生共名。
优化农村区域养老资源布局。推进农村养老床位建设,加强农村地区服务供给,更好地发挥区级养老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建设大型托养机构,打造区级养老设施“东西南北中”多点均衡布局,其中曹路大居福利院(张)、祝桥(0张)、惠南(张)、周浦养护院(张)共计床位张。在农村地区加快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农村睦邻点,推进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发展,确保镇有院、片有所、村有点。现有区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个、街镇级40个,实现街镇全覆盖;建设睦邻点家(市级家、区级家、镇级57家)。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并轨,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年浦东新区城乡居保月平均养老金元。
基本实现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以15分钟慢行或骑行可达为标准,配置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5类社会事业的中小幼、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21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逐步统筹商业、公园绿地、交通设施等3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设施布局,各镇结合自身区域特点,着眼于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适当配置特色公共服务设施(X),形成“5+3+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总体完成率达到96%。
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鼓励企业和涉农经济组织吸纳生活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注重大项目和离土农民就业联动,努力拓展新岗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全覆盖,“十三五”期间,举办涉农创业主题活动20次,多名创业者和意向创业者参加活动,新增加贷款万元。同时针对不同的社会发展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农家庭服务、农村环境管理、乡村旅游休闲服务、餐饮、旅游讲解等各种技能的培训。其中,年完成建档立卡农民人,新增就业人,农民非农培训人次。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增加农民来自土地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基本完成了全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有序流转,规范“农户委托镇级集体公司统一流转、镇级集体公司统一布局规划、建立土地流入和流出的条件管理制度、在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公开流转交易、在上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信息并网签”的流转程序,发挥镇级集体公司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统筹和监管作用,全区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19.17万亩,流转率为81.91%,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0.8%。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区24个镇个村已有个村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完成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社规范管理;完成19个镇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建立镇级集体经济联合社及其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实现有效运行。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水平,农村集体房屋资产租赁全面纳入“浦东新区农村集体资产租赁交易管理平台”。构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机制,通过购置物业等方式,获得长期稳定的地产增值收益和租金回报,以帮助经济薄弱村形成长期稳定收益,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积极盘活各种优质资源,探索形成了20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其中,张江镇探索利用农民闲置的宅基地住房和农村集体土地房屋资源打造张江科学城“乡村人才公寓”,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益)。
(二)存在的问题1、乡村产业发展能级仍需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效益仍待提高,科技农业竞争力与浦东的定位和科技水平不匹配,农业从业人员存在着老龄化、兼业化、散户化、外来化等特征,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农村经过环境整治后的生态价值还未充分挖掘,农村的休闲旅游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村民宿、文创等新业态布局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镇级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着龙头企业缺乏、中低端产业占比大、主导产业不突出、产出水平低、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对农村地区的带动作用不明显。2、乡村生活居住空间仍需进一步优化。由于宅基地面临着分布广、布局分散,大多数沿河沿路而建的情况,因此农村的生活居住、空间仍需要进一步合理和优化。同时农村地区生活环境还受到大量外来人口聚居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在“美丽庭院”建设中仍需要进一步传承浦东农村“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风貌;来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3、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高品质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区域社会养老设施建设进程和服务能力结构性供给矛盾依然存在,农村医疗卫生室不同程度存在“配药难”和“药品少”的问题。而在交通方面,运能不足与换乘不便的问题较为突出,目前途经浦东郊区的轨道交通线路仅有4条,区域道路网现状供给结构不均衡,也导致了郊区居民出行不便。4、乡村文明和治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具有浦东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的乡村文明仍需加快构建,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仍需加强保护和传承。目前农村参与乡村社会常规治理的主要是老年人,这不仅制约了治理的决策效率,也降低了治理的整体效率,因此农民、社会组织等各多方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同时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与现代乡村文明的要求仍有差距。5、农民持续增收途径需进一步拓展。由于本地农民创业就业渠道的有限,影响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同时受到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水平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府对农民转移性收入也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农民通过集体经济收益分配获得收益不足。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资源结构和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较为单一,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尽管生态环境整治和建设用地减量化,对农村环境改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郊区产业布局优化完善,但是由于原来部分农民和集体经济收入大多来自于这部分不符合现行规划的建设用地收益,因此需要探索多种手段拓宽农民的规范就业渠道,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以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二、发展趋势(一)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浦东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发展机遇主要在:一是*中央、国务院以及上海市*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为浦东“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策机遇;二是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浦东乡村提高生态宜居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集聚高能级要素带来发展机遇;三是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对浦东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倒逼浦东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四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有利于浦东通过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竞合、协同、辐射和引领作用,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和优势互补,加快浦东乡村振兴工作步伐;五是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持续推进为浦东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乡村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面临挑战“十四五”期间浦东乡村振兴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一是国内和上海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浦东农产品在创特色、树品牌、拓市场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二是浦东农业已经进入从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加快转变的新阶段,未来浦东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与模式借鉴探索面临全新抉择与考验;三是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建设进入成果深化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十四五”期间浦东农村建设将面临更高的建设标准、更严苛的建设要求以及更大的建设难度;四是浦东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持续深化改革的难度加大。
三、指导方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自贸区新片区等相关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的“四个放在”要求,立足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围绕中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上海市“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总部署,以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线,着力解决浦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充分利用自身的消费市场红利、技术创新红利、人才集聚红利和制度改革红利,更加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优质、更加突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郊区产业兴旺上增创新优势,在美丽乡村生态宜居上展现新风貌,在乡风文明上焕发新气象,在乡村治理有效上实现新提升,在农民生活富裕上取得新进展,使浦东乡村成为提升新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成为浦东绿色生态涵养的活力之源、成为城乡居民休憩休养的城市后花园,在城乡要素、产业、社会和生态不断融合中走出一条既符合全球城市发展规律又具有浦东特色的国际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之路。
(二)基本原则1、坚持*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落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明确各级**一把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健全*委领导、*府主导、村民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发挥*建引领作用,注重协同性和关联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治保障。
2、坚持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坚持高标准策划和高品质规划同步开展,重视提高规划效能,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郊野单元规划等的“多规合一”,突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协调性和可行性。在规划引领的基础上,率先推进农民意愿强烈、经济社会效果明显、示范引领效应显著的重点领域、区域和项目建设,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地与开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3、坚持城乡融合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郊区,浦东的乡村振兴要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在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产业不断升级、空间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要利用好城市发展所释放的红利,加强城乡要素流动和社会融合,依托城市的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本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精准定位提高农产品与乡村旅游的城市需求市场,实现城乡更高水平一体化发展,使浦东乡村振兴与全球卓越城市建设相得益彰。
4、坚持全面统筹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原则,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统筹建设业态系统、生态系统、文化系统、治理系统、生活系统,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针对浦东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攻坚克难,坚持全面统筹与解决重点问题相结合,稳步推进浦东乡村振兴工作。
5、坚持创新示范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立足浦东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谋发展,脚踏实地谋振兴,按照乡村不同区域的禀赋条件与功能定位,树立特色各异的发展样板,形成示范效应。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成果展示区,以点串线、以线连面,“点、线、面”稳步有序推进,整体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
6、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参与和引导机制,发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一)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城乡统筹和融合发展不断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有机互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涉农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土地保障和资金投入,着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区、乡村要素优化配置的引领区,形成乡村振兴的浦东特色和浦东经验。到年,浦东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发展进一步协调,打造产业发展活力高地、生态环境宜居高地、文化传承弘扬高地、乡村治理现代化高地和居民生活品质高地,形成产业更加绿色高效、环境更加生态宜居、文化更加传承弘扬、治理更加系统有效、生活更加富裕充足的乡村新面貌,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二)主要指标“十四五”期间浦东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包含46个指标,由上海市乡村振兴指数中的42个指标和具有浦东特色的4个指标构成。其中,预期性指标41个,约束性指标5个。主要指标如下:
表1“十四五”期间浦东乡村振兴主要指标
序号
分类
主要指标
单位
年
年
备注
年基期值
目标值
目标值
1*
产业兴旺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6.64
12
14
预期性
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83
85
预期性
3*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
%
90
92
95
预期性
4*
高标准农田累积建设量
(高标准农田占比)
万亩
(%)
9.4
()
12.4
(80)
15.6
(83)
预期性
5*
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
认证率
%
—
30
35
预期性
6*
区域公共品牌与地理标志
产品数量
个
5
7
10
预期性
7*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率)
个
(%)
6
()
20
(85)
25
(90)
预期性
8*
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数量
个
61
70
80
预期性
9*
新型职业农民占比
%
18.26
34.54
41
预期性
10*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接待人次
(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度)
万人次(人/平方公里)
()
(8)
()
预期性
11*
农业保险深度
%
预期性
12*
农业亩均产值
万元/亩
预期性
13*
粮经综合比
%
预期性
14*
乡村产业新增投资额
万元
预期性
15*
生态宜居
化肥农药减量度
%
—
减量5%
减量10%
约束性
16*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70
75
80
预期性
1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
85
95
98
预期性
18*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
提质增能
预期性
19*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覆盖率
%
—
提质增能
预期性
20*
市级及以上示范村
(示范村占比)
个
(%)
27
(7.5)
53
(14.6)
70
(19.3)
预期性
21*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累积完成量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率)
户
(%)
—
预期性
2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达标率
%
约束性
23*
生态空间综合指数
%
约束性
24
美丽庭院特色型村庄数量
个
18
35
45
预期性
25
美丽庭院星级户家庭占比
%
70
75
78
预期性
26*
乡风文明
城乡义务教育五项标准
达标率
%
—
提质增能
预期性
27*
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达标率
%
提质增能
提质增能
预期性
28*
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
%
—
80
85
预期性
29*
治理有效
“阳光村务工程”普及率
%
78
提质增能
预期性
30*
智慧村庄建设比重
%
预期性
31*
村民对善治满意率
%
预期性
32*
农村基层*组织和工作
覆盖率
%
提质增能
提质增能
约束性
33
村“家门口”服务体系“四站一室”建设覆盖率
%
提质增能
提质增能
约束性
34*
生活富裕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增速不低于城镇
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
增速不低于城镇
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
预期性
35*
养老示范睦邻点
个
预期性
36*
村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
名
2
2
2.5
预期性
37*
低收入农户占比
%
预期性
38*
人均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元
预期性
39*
人均乡镇财*收入
元
预期性
40*
长期照护服务覆盖率
%
预期性
41*
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预期性
42*
城乡养老金发放水平
元
预期性
43*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
水平
元
预期性
44*
公共交通通达率
%
预期性
45*
村内道路完好率
%
预期性
46
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
覆盖率
%
96
提质增能
预期性
注:*号表示与上海市乡村振兴指数对应指标。表格中部分指标基期值和目标值的空缺部分表示需要与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沟通确定的数据。
表中部分指标涵义解释如下: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扣除物资、劳动力、农用地等生产性投入增加的影响后,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份额;
·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度是指接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的人次除以区域行*面积;
·农业亩均产值=种植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
·农业保险深度是指农业保费收入占当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
·粮经综合比是指在农作物种植中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之比;
·生态空间综合指数=森林覆盖率×37.5%+湿地面积占比×25%+绿地覆盖率×12.5%+河湖水面率×25%;
·低收入农户占比是指认定为生活困难农户的农户数占区域农户总数的比重;
·长期照护服务覆盖率=该地区60岁以上接受长期照护服务人数/该地区60岁以上总人口数×%;
·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全国健康素养标准化问卷”中具备健康素养的农村居民样本数量/农村居民样本总量;
·城乡养老金发放水平=农村居民养老金发放水平/城镇居民养老金发放水平;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水平;
·公共交通通达率是指步行1km范围内设有公共交通站点的镇村占总数的比例;
·村内道路完好率是指村主路和村支路状况良好的道路的里程数占到村内道路总里程数的比重。
五、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浦东乡村振兴要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稳中求进的主基调、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以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为工作重点,狠抓重点任务落实,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让乡村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浦东的底色,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浦东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描绘生态宜居的美丽浦东底色牢固树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引领,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治理,构建乡村生态网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浦东农村建设成为卓越全球城市的“后花园”。
1、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着眼乡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公共配套等规划相协调,完善乡村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镇域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功能规划等,深化完善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和有序推进落地,深化宅、田、路、水、林等空间布局系统谋划、筑牢生态底板,提升农村特色与风貌。完善城镇发展布局和乡村空间布局,强化核心镇对周边地区引领带动与辐射服务功能,发挥中心镇对组团内城镇和周边乡村地区的统筹作用。推进“周康-航头”和“唐镇-曹路-合庆”2个“整合提升型城镇圈”建设,突出中心城周边的生态宜居功能;推进南汇新城和“祝桥-惠南”2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建设,强化新城、中心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村庄发展分类引导,对现状村庄采用保留、撤并两类管控*策统筹考虑;持续提升保留村建设水平,对具有一定规模、较好发展基础的村庄,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
2、加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围绕乡村是不可替代的宝贵稀缺资源、城市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国际大都市亮点和美丽上海底色的功能定位,结合浦东新区郊野单元规划和“绿色田园”示范镇建设,统筹谋划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优化布局选点,在“点-线-面”拓展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片区化发展,由一处美向一片美迈进,切实发挥对周边乡村的示范性、引领性和带动性,形成一批规划功能定位明晰、民生短板弱项补齐、乡村产业能级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完善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典型。重点打造4个类型的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片区:
“特色产业”类型。主要包括四个片区:一是位于惠南镇和老港镇,以宣*公路为轴心,以惠南镇海沈村、老港镇大河村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带动,联动桥北村、远东村、欣河村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依托特色农业的休闲产业。二是位于宣桥镇、新场镇,以宣桥镇腰路村、张家桥村、新场镇祝桥村为带动,以特色蔬菜为主要产业的迪士尼南大门片区。三是位于书院镇、泥城镇,以泥城镇公平村、书院镇洋溢村和外灶村为带动,以特色瓜果为主的片区。四是以大治河以南、东大公路沿线的大团镇、新场镇,以大团镇赵桥村、新场镇新南村为带动的以南汇水蜜桃、果蔬等特色产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片区。
“休闲旅游”类型。主要位于川沙新镇、周浦镇的片区,以川沙新镇连民村、界龙村和周浦镇界浜村为带动,依托迪士尼度假区外溢效应,联动棋杆村、瓦南村、北庄村等,发展乡村休闲游、特色民宿。
“区域联动”类型。一是主要位于航头镇、周浦镇,以林海公路为轴心,以航头镇长达村、沈庄村、牌楼村和周浦镇沈西村为带动,依托浦东中部城镇发展带和特色农业景观带,发展城郊结合的都市新农村。二是祝桥镇,依托浦东国际机场、上海东站等交通枢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生态涵养”类型。主要位于合庆镇、曹路镇,以合庆郊野公园为中心,联合郊野公园周边新星村、东风村、跃丰村等,发展以生态保护和循环农业为特色的片区。
近期重点推进林海公路沿线、环迪士尼、惠南老港、川沙周浦、大团新场等5个区域建设。
巩固提升美丽庭院建设和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成果,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兴旺模式,培植各具特色的产业支撑和文化内涵,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江南田园乡村,全力实现农村增色。到年建成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
3、持续深化美丽庭院建设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挥农民的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作用。扎实做好美丽庭院提升型、特色型建设和“星级户”创评复评工作,提升星级户的比例,发挥好星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并落实已建立的人居环境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在年实现美丽庭院“达标型”创建全覆盖和年所有保留村美丽庭院“提升型”创建全覆盖的基础上,年起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持续打造更多“特色型”美丽庭院,星级户比例继续逐年递增。至年,美丽庭院“特色型”村达到45个,星级户的占比达到78%。
4、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全面提升农村宜居条件与生态环境,做好“大三园”、做精“小三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有机融合,持续巩固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改善宅前屋后的环境面貌,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1)加强农村垃圾处置力度。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共治机制,引导村民在源头进行有效分类,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实效性。优化“户投、村收、镇运(处)、区处置”系统,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加快完善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体系,推动垃圾转运站提质增效,优化生活垃圾物流,完善与“干湿”分类相协调的收运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环卫设施设备服务水平。查找并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箱房新建或改建,因地制宜推进郊区湿垃圾就地处理,推进湿垃圾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衔接,推进农村地区可回收物服务点、中转站标准化建设,提升可回收物服务点服务功能,实现应收尽收,有效提升资源化利用率。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更好保持乡村肌理和风貌特色不变、保持江南田园风光不变,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品质。
(2)加强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按照“河道名录、河道管养、河长责任、水质监测、监督考核”等“五个全覆盖”要求,全面落实管、治、保“三位一体”的河长制,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减量、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涉河污染行*执法等工作,有效遏制岸上污染源的侵入影响。全面落实“河道设施、水面保洁、河道绿化、河道轮疏”四位一体综合管理养护,通过实施疏浚、水生态修复等管养措施,逐步改善水环境面貌,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推进沿河绿化工程建设,提升河道绿化景观品质。完善北横河+外环运河+泐马河河网体系内及重点区域内的规划河湖,形成区域走廊特色。选择典型片区创建生态河湖示范区,完善规划湖泊和河道水网,提升区域走廊特色。完成东沟楔形绿地、张江科学城、滨海郊野公园、旅游度假区、民宿特色区+农田水质净化区的建设。推进乡村生态河湖建设,分年度打造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景观适宜、河道养护巡查全覆盖的生态景观河道,创建星级河道。
5、构建乡村生态网络体系
构建乡村生态网络。乡村生态网络的形成对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森林覆盖率和区域生态水平,构建郊野公园、生态廊道等重点项目为载体,打造生态环境功能高地。
加强郊野公园建设,体现郊区与农村空间特色,把郊野公园建设成市区的后花园、市民的好去处、农村的新典范。突出农业农村元素,展现自然人文风貌,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农林水”融合、“农旅文”融合为重点,打造郊野休憩空间。加大生态廊道建设力度。发挥其隔离城市空间组团的功能,重点建设绕城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沪芦高速生态廊道等项目。稳步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景观林地建设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探索开放式林地建设,通过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林地资源总量不减少,服务功能再提升,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休憩的绿色生态空间。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建设,加强高快速路对乡镇的服务,高快速路实现“镇镇通”全覆盖;围绕基本建成连接中心城与外围镇、镇镇之间的干道网络目标,加快推进干线公路的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围绕基本建成联接中心城区与外围镇、镇与镇之间的干道网络目标,加快推进干线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浦东城乡网络体系建设,加强高快速和快速路对乡镇的服务,不断提升现有道路承载与通行能力。围绕体制改革、提档升级、管理体制、养护提升及客运服务等,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完善行*村道路网络,行*村主次干路“村村通”覆盖率%,拥有至少1条两车道以上公路。
(2)大幅度提升农村公交的便捷度。优化乡村公交场站和线网配置,加快提升乡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围绕“一镇一枢纽”目标,加快轨道交通航头东站、周浦东站等公交枢纽建设。进一步提高公交实时到站预报的准确性,“十四五”期内全区覆盖电子站牌实时到站预报信息,农村地区的居民可实时掌握公交出行信息。在巩固全区%“村村通”公交的基础上,全面梳理30户以上自然村通公交情况和村民公交出行需求,一镇一策,逐年分批优化30户以上自然村公交线网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市民的出行便捷度。
(3)推进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乡村宽带网络升级,实现农村千兆光纤全覆盖;优化乡村移动通信网络布局,强化乡村网络弱覆盖区域建设,持续开展智慧村庄建设,形成智慧村庄的长效运行机制。
7、稳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的基础上,聚焦“三高两区”及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年完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2户,年完成1户。(二)推进绿色田园建设,实现乡村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把握全球城市郊区发展定位,推进绿色田园建设,发挥大都市农业的生态保育和农产品保障基本功能,承接好城市核心区产业外输和城区居民需求的溢出效应,优化农村产业空间格局,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提质增效的作用,深度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经济密度,促进资源要素高效率配置,健全并丰富乡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体现城乡融合、智慧生态、自然亲和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浦东乡村打造成中心城区核心功能辐射拓展的特色空间。
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浦东新区乡村发展状况,结合浦东新区城乡建设空间格局和农业“三区”划定,“十四五”期间浦东要着力打造形成“一轴一带九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是指“三生”融合发展轴,整合市级生态廊道、大治河沿岸资源,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融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三生”空间,打造以“绿色生态体验、乡愁记忆探寻、城乡融合互动”为特色的融合发展轴。
“一带”是指现代农业发展带,延续“十三五”农业发展空间趋势,沿G-两港大道两侧,接受上海自贸区扩区的辐射,集聚国际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种源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产业化,高标准建设集约型设施粮田、设施菜田等。
“九区”则指包括“三园”融合先行示范区、环迪士尼生态休闲功能区、曹路合庆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都市绿色蔬菜产业功能区、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功能区、老港种源农业功能区、南汇水蜜桃产业功能区、特色瓜果产业功能区和东滩万亩良田示范区的片区组团:
(1)“三园”融合先行示范区林海公路沿线,包括周浦沈西村、航头镇中西部区域。重点打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美丽庭院”建设、农田环境整治等,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融合”先行示范区。
(2)环迪士尼生态休闲功能区迪士尼周边区域,包括康桥镇东部、周浦镇东部、川沙新镇东部和南部,主要功能是依托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区域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农业产业新业态,促进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加快推进休闲农业旅游配套服务建设,打造环迪士尼休闲功能区。
(3)曹路合庆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主要涉及区域为曹路镇东部、合庆镇中西部,以设施化常年蔬菜为主,推动标准化设施菜田示范、全程蔬菜机械化技术推广等。
(4)都市绿色蔬菜产业功能区包括宣桥镇、新场镇中北部,以蔬菜保护区建设为重点,推动蔬菜生产智能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优美田园景观;加强蔬菜的绿色认证,做大做强绿色蔬菜品牌,提升新场矮脚青等蔬菜市场占有率。
(5)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功能区的涉及区域为老港镇西部、惠南镇东南部,发挥浦东名特优农产品优势,进一步选育和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培育大河果蔬、民信桃业、翠冠梨、大河雪菜具有产地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6)老港种源农业功能区包括老港镇东南部、大治河以北区域,以种植、种苗、种畜禽等种源农业为特色,推动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发工作,提升浦东新区种源农业的整体水平。
(7)南汇水蜜桃产业功能区包括大团镇、新场镇南部,以大团镇、新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为重点,优化“南汇水蜜桃”种植布局,改造提升水蜜桃品种,打造”南汇水蜜桃”产业联合体,发挥对散户的集聚带动作用。
(8)特色瓜果产业功能区包括书院镇、万祥镇、泥城镇和南汇新城镇,依托设施化菜田,开展计划性种植轮作,保障西甜瓜(主要是西瓜)的种植规模。
(9)东滩万亩良田示范区,涉及区域为东滩滨海地区,以滨海万亩粮田为重心,建设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高产化的粮食功能区,推广应用自主创新的高产优质良种,提升机械化种植和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升粮食安全、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图1“十四五”浦东乡村振兴“一轴一带九区”空间布局
2、提升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基础按照农业生产“三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定,打造浦东特色“绿色田园”发展模式,逐步建成“绿色田园”园、村、镇三级“三五示范”(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园),“四优四特”(四优:布局优化、环境优美、产品优质、增效优先;四特:特色品种、特色农园、特色品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绿色田园建设布局。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农林水联动机制,统筹和优化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资源配置,在祝桥、老港、惠南、宣桥、航头等重点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连片集中建设,每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少于2万亩,形成“田成片、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至年实施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在全区基本农田的全覆盖。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在推进西瓜、水蜜桃、葡萄、扁豆、水稻、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11个农产品的绿色种养技术规范和机械作业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围绕浦东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从基地生产流程标准化到产品标准化的完备体系。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开展内河增殖放流,保护渔业资源。
3、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种源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对标世界现代农业最前沿,加快形成科技强农新格局,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农业科创力度,构建农业产学研新机制,大力实施以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绿色农业、智慧农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扶持体系,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公共实验室、国际现代农业孵化器、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中心、农业科研培训推广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发展种源农业,推进杂交水稻制种、蔬菜种子育种研发、花卉苗木种源培育、浦东特色畜禽及鳜鱼等水产品保种育种等种业发展。依托上海种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浦东白猪”“浦东鸡”等浦东特色畜禽种源保护开发力度,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继续实施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以品牌农业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发挥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优势,重点在瓜果、蔬菜等浦东特色优势农产品领域建立健全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南汇水蜜桃、南汇西瓜、南汇蜜梨、南汇甜瓜、浦东葡萄等区域公共品牌在种源、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统一管理,建设产研销一体化的品牌示范基地,打造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农业领域“航空母舰”。依托现有的宣桥和曹路两个市级蔬菜保护镇,完善产加销一体化蔬菜生产全产业链,打造绿色蔬菜全产业链集群,形成代表浦东国际领先水平和高品质生活的“菜篮子”品牌体系。大力提高绿色农产品认证率,实现绿色认证地产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在线化动态监管,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增强浦东地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市场份额。
发展智慧农业。发挥“互联网+”效应,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大力发展直供、直销、电商等农产品供销新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数字农业示范片区。发展乡村创意产业,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推动生产者、消费者、服务者的多维度、深层次对接。
4、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美丽家园、美丽庭院建设,探索发展“产加销一体”、“农旅文结合”等复合业态,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一二产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高质量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兴旺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力强的花卉产业,发挥农发集团引领作用,建设规模化花卉生产基地和乡村示范村联营花卉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促进生产农业向生产与景观相结合的农业转变,赋予农业更多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现代园艺产业为核心,以打造具有浦东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为重点,促进一三产融合。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和优质农产品体验功能,提升乡村休闲服务能级,促进田园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形成农村可增收、农民可就业、游客可观赏的乡村旅游业与休闲农业。推进航头镇与盒马合作,打造国内最好的农产品体验区(店)。放大“上海桃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效应,以美丽乡村、郊野公园等为载体,依托原住民村落,发展亲子采摘、户外拓展等农事体验,形成丰富的村民和游客互动空间,让市民感受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形态。
促进乡村特色民宿高质量发展。完善乡村民宿依法发展、规范发展的相关制度,聚焦主题特色、品质经营,提升浦东乡村旅游品牌和内涵,充分发挥乡村民宿在推动城乡和产业融合互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健全乡村人才公寓发展机制,制定乡村人才公寓的建设、租赁和管理等相关标准和指导办法,加快形成乡村人才公寓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鼓励和引导集体经济参与人才社区建设,发展物业管理、体育休闲和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产业,并推动解决公寓周边村民就业问题。
5、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构建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主要模式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在农业生产领域深化分工协作、抱团发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利益共享机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策激励,促进区域化、品类化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推进产销一体化发展,发挥骨干商业零售企业和新渠道平台的市场优势,发挥农发集团、供销合作联社服务“三农”的渠道作用。
在村域产业发展中探索构建“1(龙头企业或平台公司)+1(产业化联合体)+N(合作社或家庭农场)+X(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提高地产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增加工作岗位、利益反哺机制等方式促进农业整体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增收。龙头企业或者平台公司以品牌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地产农产品销售,一头对接市场,一头反哺集体经济。产业化联合体作为联结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沟通桥梁,以产品标准化为主攻方向,促进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水平。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将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在产业化联合体的指导下,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地产农产品。
6、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质增能继续完善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地产农产品检测、植保、农机、农资农药、农产品营销会展、农业保险、农业气象预警等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效能,提升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保障水平。重点推进农业信息化管理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天气实时预报、物联监测、区块链网络技术、无人机监管等新型监管手段,有效推进全区农田信息化管理,及时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对相应田块精准施肥、施药,提高对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溯源监管、农田风貌管控等的精确度,提高智能化服务监管水平。加大农业生产领域社会化组织服务培育,扶持发展无人机植保、农产品直播、农业体验活动策划、农业文创产品设计等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化社会服务。鼓励各类专业化服务资源和要素向乡村导入,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到乡村发展。通过农业生产社会专业化分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综合监管建设,形成监管要素完备、监管逻辑清晰、监管职责明确、监管协同顺畅的浦东新区农业农村“无死角”监管网络。
7、推动镇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深化落实“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三级产业空间布局,提升高效利用片区的发展品质,盘活产业空间资源,加大低效利用片区的“腾笼换鸟”力度,推动空间集约利用,促进产业扩量提质发展。深化统筹核心发展权与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在区级层面统筹把握产业布局,严把招商引资关口,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经验、有资源的功能型企业,集聚一批有品牌、有技术、有市场的产业项目,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把镇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推动浦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
(三)推进幸福乐园建设,打造幸福安康的社会环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优秀的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时代新风、打造淳朴民风、树立良好家风,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培植乡村文明基础,提升农村地区精神文明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能量。完善*委领导、*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建引领下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抓住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在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持续优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和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提升公共服务能级,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多渠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使浦东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群众,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1、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1)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两个文件精神,以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为引领,加强典型培育。以乡村家庭美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星级户等评选、宣传、展示为抓手,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先进事迹、榜样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村容村貌、家风家训、民风民俗等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实施乡风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乡风文明达标争先。聚焦乡风文明阵地建设,完善区、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家门口”文化服务站志愿服务清单,加强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在农村地区全面广泛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爱国卫生运动等文明实践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转变。逐步消除奢侈浪费、炫富斗富、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部分村民沉迷于聚众*博、“三俗”活动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防治,促进农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开展“文明星期六”“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将文明实践行动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激活文明基层细胞。大力开展新时代好家风好家训建设,弘扬优良家风,扩大农村文明家庭创建面。
(2)传承弘扬乡土传统历史文脉保护好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串联各类乡村文化要素,打造凸显浦东独特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沿海新兴文化圈,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张闻天故居等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推进傅雷故居、旧居、图书馆等修缮保护利用。推动浦东历史文脉资源梳理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挖掘阐释工作,系统整理出版文物、非遗书籍、图录等研究成果。探索非遗文化保护开发的新路径,把保护开发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创新保护理念,系统性整合资源,与社区治理、基础教育、大型节庆活动等多元融合,构建全民参与的保护开发平台。结合浦东“非遗”项目特点,鼓励社会力量对上海绒绣、三林刺绣、三林瓷刻等有一定文化功能和商业开发价值的项目进行前期投入和策划运营,开发系列“非遗文创产品”,依托“文化浦东云”平台,打通线下线上展示销售体系。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乡贤、退休教师等各类带头人作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培育家风家训、农耕文化等特色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令人留恋的乡愁。
(3)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品质和人文温度1)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区域内公共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注重将推进总分馆制与社会化专业化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等文化建设重点内容相结合,提升区域文化馆系统的创新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推动“家门口”文化服务站提质增效,进一步夯实“15分钟文化服务圈”,加快实现老年、中青年、幼年儿童等各年龄层次群体服务对象全覆盖。2)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各级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4)强化公共体育服务配送力度,倡导健康生活、科学健身理念。以基层社区为重点,以年度*府体育实事工程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各类体育设施建设,配合做好浦东足球场、久事国际马术中心等市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属地保障工作,全力推进周浦体育中心、川沙体育中心2个区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市、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辐射作用,为周边镇村居民提供标准化运动健身场地及专业化、多元化健身服务。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助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有机结合,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
2、加强和完善乡村社会治理(1)完善*组织领导下的农村社会治理架构。健全和创新*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村“两委”班子带头作用,着力构建村*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村级治理架构,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激发农村建设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基石工程”,扎实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双培工程”,把致富能手、退伍*人等优秀人才培养成*员,把*员骨干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力量。做实基本管理单元。深化“镇管社区”管理体制,完善“两委一中心”(社区*委、社区委员会和社区中心)组织架构,分批做实基本管理单元,合理配置管理力量和公共服务资源,提升乡村社区服务能级和水平。(2)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深化推进“阳光村务工程”,维护村民民主自治权益。细化和完善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内容,加强对村务公开内容完整性、村务公开信息化功能平台多元化、村规民约修订的规范性的检查监督。健全完善农村自治机制,丰富村民民主参与途径。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将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和代理制度向村拓展延伸,使“三会”成为农村民主自治的重要机制和载体,为村民参与和解决公共事务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促进村民参与村级事务,鼓励有条件的镇探索推进村民“自治金”项目,针对村级公共事务,由镇级财*配比核拨一定的“自治金”,加强激励和倡导农村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项目,动员村民、群众团队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解决村里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奖惩措施。开展农村社区创建,推进多元治理共建共享格局。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有力抓手,不断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社区分类治理措施,针对当前浦东农村社区特点,分为农村集中居住区和宅基地居住区2类,前者重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村务公开,切实维护村民权益,并引入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基层自治、外来人员融入等活动,营造社区生活共同体;后者重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优化人居环境,提升衬民生活品质。发动村民参与公共设施管护、环境维护以及各类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村民自我服务能力。探索采用最适合的自治方法和治理协商工具,提高农村社区治理的有效性。(3)促进“三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化、公共管理精细化、公共安全现代化,提升服务进村、管理进网格、安全进万家的水平。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化,实现服务进村。深入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做实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标识统一化,*群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和村卫生室“四站一室”功能进一步提升,智慧村庄建设比重进一步增加,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公共管理精细化,实现管理进网格。完善覆盖镇村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向社会治理和精细管理升级,充分发挥村居委功能,引导动员区域企事业单位、各类机构组织参与社区共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实现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拓展治理平台。完善区、镇、村三级*建服务阵地建设,推动工作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形成联动整体效应。注重发挥“*建信息化系统”等平台作用,落实“三张清单”[8]、“双向认领”等机制,为推进*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社会参与、群团带动等“四治一体”拓展路径。促进公共安全现代化,实现安全进万家。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发挥治理规则制定、社会秩序维护、崇法意识形成的功能。建立村务公开清单制度,引导群众依法制定、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开展民主监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推进农村重点部位“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系统,构建覆盖全区范围的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治安形势平稳可控。加强村联勤联动站建设,打造安全有序良好环境。3、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1)健全完善教育公建配套制度。根据人口总量、结构和布局,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动态调整和项目储备机制。强化建设主体责任,确保大型居住社区、郊区新城等人口集聚区域的公建配套学校,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立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十四五”期间建设公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项目68所(新增高中1所,新增初中18所,新增九年一贯制小学1所,新增小学18所,新增幼儿园30所),涉及19个镇,由各镇*府和大居基地开发商作为实施建设主体。(2)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学区化和集团化布局,优先将农村地区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纳入集团化和学区化办学,优化学区、集团布局,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创建示范性学区、集团,完善配套保障机制,提高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有效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优质师资流动、课程资源共享、管理经验辐射、场地资源共用,快速缩小校际办学水平差距。至年,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率%。4、增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1)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在乡村地区布局。增设祝桥、航头、曹路三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其中祝桥区域性医疗中心拟设置床位张,引进九院浦东分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航头区域性医疗中心拟设置床位张,推进医院东院建设;曹路区域性医疗中心设置床位张,推动医院浦东分院尽快落地。在唐镇地区引进医院浦东分院(心胸疾病临床诊疗中心),在国际医学园区推动质子重离子二期、医院东院二期、上科大未来医学中心等市级项目进展。推进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实现包括康复医学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分站、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功能,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进行改建、迁建或提标增能。(2)夯实农村社区基层卫生基础。实现全区每个行*村均设有村卫生室,确保“村村有室”,满足村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每所村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数量大于2名,其中至少一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资格,实现“村村有室、天天有人”。每年度乡村医师培训不少于人,每人培训学时不低于80学时。每年对乡村医生进行在岗继续教育和培训,每年度接收培训的乡村医生不少于人,每人培训学时不得低于80学时。(3)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加大全科医师培训力度,增加注册全科医师执业资质,完成每万人口全科医师3.5-4人的目标。5、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养老床位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养老设施,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镇全覆盖,推进农村睦邻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力。(1)加快养老床位建设。全面落实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建设任务,保持养老机构床位数不低于户籍老年人口数的3.1%,保基本床位数不低于户籍老年人口数的2%。建设“东西南北中”较大规模养老机构,形成多点均衡布局。推进社区级养老机构建设,实现公办养老机构街镇全覆盖。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在养老机构中加快建设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护理型床位。推进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嵌入式设置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助餐点等。(2)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落实浦东新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规划与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千人的规划指标,在郊区重点发展互助式养老,确保社区养老服务方便可及。加快打造长照、日托、助餐等叠加设置的多功能枢纽型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并引入*务服务、文体娱乐,以及小修小补等生活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周边社区。完善社区“家门口”服务功能基本配置,按需灵活设置养老服务“微空间”,进一步引导养老服务进村、进小区。建立标准化“养老顾问”评价体系,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在村居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培育“金牌养老顾问”。(3)加密农村睦邻点布局。进一步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提倡养老新风尚,营造良好邻里关系,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新型养老选择,对运营规范的“睦邻互助点”每年给予补贴。同时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