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县区均是贫困县,其中汉滨、紫阳、岚皋、白河属于深度贫困县;全市备案确认个贫困村,个属于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45.39万人,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17.68%,居全省第二。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安康没有固守贫穷、消极等待,而是在创新求变中奋起直追,以生态文明理念激活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人民逐渐富裕、生态更加美丽的新路子。脱贫攻坚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四支力量”构建起大扶贫格局,“五大工程”下足绣花功夫,靶向施策增强造血功能,合力攻坚释放出扶贫开发的叠加效应。
“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36.5%下降到年底的17.68%。特别是年,安康在陕西省脱贫攻坚第三季度交叉检查中名列第一;12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安康召开,27条脱贫攻坚经验得到汪洋等中省领导批示肯定……安康的脱贫攻坚在不断的破题中,正一步步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从“提高站位”到系统部署
落实责任强保障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就是硬仗中的硬仗”。从一开始,安康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并付诸在行动自觉上。
市委、市*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并在第一时间提出:脱贫攻坚就是最大的*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建、最大的作风建设和最大的发展机遇。
随后,“四个凡是”掷地有声地明确了脱贫攻坚导向:凡是与脱贫攻坚相关的工作都是全市的重点工作、凡是有利于脱贫攻坚的产业都是*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凡是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都是组织特别
年初,市委书记郭青说,我们要把“最硬”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去。最难的工作也是最好的舞台,最难的工作,也会出最优秀的干部。
为此,除了“四级书记”为各级脱贫攻坚第一总指挥、市县(区)镇办建立指挥阵地外,全市已有支工作队、人参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22名市县区**一把手、24名市级领导、名县级领导联县抓村包户,2名正县级领导、8名副县级、名县(科)级后备干部被抽调到市县脱贫办工作,8名副县级干部被选派挂任县区脱贫攻坚专职常委副县(区)长。
“从矛盾对立和辩证统一看,安康贫困的根源还是发展不足,抓发展也就是抓脱贫。”市长赵俊民的讲话,提升了全市干部的认知格局。
年初,安康率先启动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工作,从“县区财*扶持、行业整合、金融支持、业主自筹”四个方面配套试点资金,支持各县区聚合力量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发展亮点,探索以产业大发展破解攻克深度贫困的难题。
年11月20日,针对汉滨、紫阳、岚皋、白河四个深度贫困县区,市委、市*府印发了《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十条意见》,其中要求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府、市*协主要领导每人包抓1个深度贫困县区,财*及相关部门要把80%以上资金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区。
体制的理顺、机制的完善、领导的重视、干部的实际行动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的集中倾斜,为安康攻坚克难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搬得出”到“能致富”
培训就业促增收
年,陕西启动了涉及万人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而灾难频发的安康不仅是发源地,也是全省搬迁人数最多的地区。仅“十二五”以来,安康市已累计搬迁25.2万户90.1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4.7万户50.1万人。
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搬迁,使广大山区群众住进了社区,摆脱了危险的居住环境。但也因此造成许多群众远离了赖以生存的田地而面临着新的生活困难。
为此,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工厂”成为我市破解群众就地就业难题的路径选择。
年,平利县在药妇沟社区率先引进了社区工厂——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解决了多户居民就业。社区居民吴丰珍说:“厂子开在了家门口,不仅方便挣钱,还能照顾家里老小,最主要的是省了很多外出的花费,净落到口袋的钱比外面挣的还多。”
其实,吴丰珍的话也是大多数搬迁户的心声。截至年底,安康的社区工厂已达到家,带动贫困户就业人。特别是年底,安康抢抓机遇,深入推进与常州的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签约36家,到今年年底计划扩大到家,仅这一项就可以解决几十万群众的就业问题。
如果说社区工厂有效破解了群众就近就业的难题,技能培训则让更多的人掌握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从年开始,紫阳县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并且以足疗为重点开展订单免费技能培训,探索出了一条“*府推动+龙头企业+培训基地+贫困户”的技能脱贫模式。
这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被大家所熟知——紫阳县成长起来的青年企业家郑远元。他用一把修脚刀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动了当地一大批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当年跟着他一起创业的伙计们,许多人开上了奔驰、宝马。
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府大力支持下,郑远元的专业修脚服务连锁公司不断扩张,业务已经发展到许多大中城市。大批贫困群众经过*企合作免费培训,在他的公司门店实现快速稳定就业,目前已经带动安康2万余人加入修脚行业,其中有多名是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年10月,郑远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由他一手创建打造的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随后,以紫阳县技能培训为典型的脱贫模式在全市大力推广,因地制宜挖掘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的潜力,凝聚起了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如今已带动安康40万群众稳定脱贫。
从扶贫到扶志
新民风建设强内力
旬阳县寨河社区3组的吉元兵两年前还整日酗酒,动辄打骂家人,现在他却像换了个人似的。“是道德评议改变了我,让我学会孝敬老人,让我找到好好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去年,吉元兵种了24亩烤烟10亩包谷,养了4头猪5头牛,收入能达5万多元。
吉元兵口中的道德评议,这种通过群众自治组织,通过道德舆论的压力改造帮助教育后进,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新探索,只是安康新民风建设的一个缩影。
安康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无论是决策层还是具体帮扶人,各方都是铆足了劲,出智出策出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始终是“不怕穷”甚至是“甘于穷”。剃头担子一头热,累坏了帮扶部门和干部,但效果并不理想。
副市长、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责任副总指挥何邦*说:“脱贫最要害的不是给多少钱和物资的问题,而是我们广大贫困人口能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摆脱贫困。”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坐等贫穷*策和资金,舍不得摘掉贫困的帽子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年,安康在全市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和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的新民风建设,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脱贫信心。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道德评议场次,树立正面典型例,教育后进例,帮教转化2余例,农村酒席减少了三分之一,人情份子负担下降了一半。很多贫困户通过新民风教育达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从而加快了安康脱贫攻坚的步伐。
年9月6日,全省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现场推进会在旬阳召开。新民风建设这一安康经验,成为全省甚至全国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的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从核心带动到产业支撑
*建引领结硕果
3月13日上午,在汉滨区关庙镇老龙村千亩核桃园区里,贫困户章进友边给眼前的核桃树刷白边给记者讲述他的“致富经”。他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家住老龙村25组的贫困户章进友父母病残,儿子智力缺陷,离婚后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他一人身上。
年底,在村*支部和金华农业园区的支持帮扶下,章进友靠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在核桃园区里建起了养猪场,通过安康阳晨产业联盟合作养了头猪,年出栏2批获利近6万元。目前,今年第一批头仔猪已存栏,长势良好。“现在已经掌握了技术,照这样下去今年就可以还清贷款实现脱贫了。”
记者了解到,像章进友这样在支部和园区带动下脱贫致富的,仅老龙村就有户人。
关庙镇镇长胡子新说,农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而如何将贫困户纳入到产业链上,还得依靠基层*组织,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整合,从而发挥最大合力致力脱贫攻坚。
年10月,市委书记郭青向媒体介绍安康“*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时说:“一般的农户像根棍子,他可以立起来。但贫困户却是一条绳子,他是立不起来的。那么作为执**,一定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堡垒作用,用好合作社、园区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这个X,挂住贫困户这根‘绳子’,让他们也立起来。”
记者了解到,“支部+X+贫困户”模式是安康扶贫攻坚的又一创新,其中的X可以是园区、景区、社区工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等,这一模式有效发挥了基层*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市场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让贫困户受益,从而实现脱贫。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以个*支部,扶贫龙头企业,个中省市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个专业农业合作社,26个A级景区和名省级新型职业农民为合力的“支部+X+贫困户”带动力量。
也正是*建这一红色力量的带动,我市探索出来的多条脱贫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全市11名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荣获“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名贫困群众、名帮扶干部分别荣获市级“自强标兵”和“交友帮扶先进个人”称号。
成绩已属于过去。年,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产业就业转变,由大规模搬迁建房为主向搬迁后社区配套和新社区建设转变,由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的阶段下,面对全市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和18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镇坪县整县脱贫摘帽的繁重任务。面对“全省一流、全国上游”的脱贫目标,更需要万安康人民众志成城、奋力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再打硬仗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