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以工代赈试点典型案例陕西白河县创新以
TUhjnbcbe - 2021/7/23 0:22:00

编者按

为适应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8亿元,支持中西部12个省份部分已脱贫摘帽县,围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两种模式,探索开展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实践,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好做法好经验,现遴选了一批典型案例,向全社会予以推介。

陕西白河县:创新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陕西白河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促进作用,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走出一条“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脱贫致富路。年,白河县按照“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培训”的四位一体赈济新模式,投入中央以工代赈资金万元,争取省级以工代赈资金万元,撬动社会投资万元,实施了天宝梯彩农园乡村旅游国家以工代赈试点项目,极大改善了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点亮群众致富“长明灯”。

发挥资源优势,精准项目谋划

天宝梯彩农园的建设集中体现了白河县在艰苦奋斗实现脱贫道路上的三次辉煌历程。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修田造地,历经20年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解决了温饱问题,被人民日报社论誉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1世纪初在产业结构大调整过程中,形成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做法,被总结为“三苦精神”。“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探索出的“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天宝模式”。

天宝园区累计投资2.5亿元,在山上流转土地林地余亩建设园区,在山下建有裴家社区,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脱贫致富之路,是白河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游客乐意前往、资本乐意投入、群众乐意参与,产业发展长期稳定、前景乐观。白河县把准试点工作方向,精准选择天宝梯彩农园乡村旅游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发挥以工代赈作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变单一的劳务收入促农增收为产业发展、公益岗位、技能提升等多举措促农增收,进一步拓展了“赈”的内涵。

白河县天宝梯彩农园秋季景色美不胜收

凝聚部门合力,抓好项目建设

为把以工代赈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白河县*府成立了试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县级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发改、财*、扶贫、审计、交通、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镇*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试点工作总体部署和统筹推进。项目所在地镇*府负责项目建设和日常管理,发改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审批、监管及试点经验总结,财*部门负责试点项目资金的监管和调拨,交通、农业农村、文化旅游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工作,镇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项目建成后资产承接并管理好入股资产,企业负责项目实施并定期定量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

各方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全程监督和管理,确保试点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目前,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新修景区标准化彩虹旅游道路0.6公里,提升改造景区标准化彩虹旅游道路3.8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实现提档升级。

白河县年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建设效果全景

促进产业发展,突出就业带动

项目建设中优先使用辐射区搬迁群众,至少安排30%的岗位用于安排搬迁群众就业。项目建设期,参与工程建设务工人员共计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万元,占中央以工代赈资金的比例达到67%,其中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万元。项目建成后,园区扩大了就业承载能力,建设期内务工人员就地转换为修田造地、田间管理、种养殖等各类就业人员。此外,以工代赈资产折股收益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再新增20余个就业岗位。

白河县群众参与年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建设

开展就业培训,提升群众技能

培训工作由项目所在地镇*府组织,项目实施单位承办。劳务岗位技能培训方面,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岗前技能和安全生产理论培训、岗中实践实训;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方面,根据园区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包括讲解员、饲养员、种植员、管理员、道路管护员等岗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目前,已累计培训人,总培训天数达到天,培训后正常上岗人数达到人。

结合后续扶持,实现折股量化

项目建成后,由镇村组织项目验收。验收合格后的以工代赈资产划拨到集体经济组织,计入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账户。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协商完成以工代赈资产折股工作,企业向集体经济组织统发股权证,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东身份参与项目经营管理并享有收益分配权。试点项目以工代赈股权实行年定量分红,即每年按照股额的8%定期分红,由企业定期支付给集体经济组织。其中,5%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让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并优先选择有大专、本科文凭的未就业人员,聘用后参与安置点的社区管理工作;另外3%用于以工代赈项目后续管护,管护人员同样优先选择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工代赈试点典型案例陕西白河县创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