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河镇位于汉阴县城北部山区,下辖7个行*村,境内观音河与两岸山麓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全市第二大水库观音河水库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65%,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常栖期间,生态环境优良,山水秀丽,风景怡人。
年以来,该镇打破传统单一化产业格局,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借力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战略,确立了以发展猕猴桃为主导,蚕桑、中药材、林下特色养殖为辅的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立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全覆盖,为群众脱贫增收、乡村振兴、建设生态经济强镇夯实基础。
全民参与促进产业规模化
为切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汉阴县制定出台了产业扶贫“三个一”模式,即加入一个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一项长效特色产业、扶持一笔产业奖补资金,进一步解决了产业发展在资金、组织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入合作社,领个‘红本本’,我们也是股东了!”中坪村六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庆知拿着村集体合作社发给他的股权证,高兴地对身旁老母亲说道。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除了会种庄稼,也没啥其他的手艺。但每年就靠地里种的这些玉米、洋芋、红苕,也只能让家里人不饿肚子……”父母年迈,自己患有糖尿病,王庆知一家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如今才四十岁出头,王庆知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当前的贫困现状,于是年他将自家的1亩田种上了猕猴桃。
“我镇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普遍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如果单靠‘三个一’合作社,就解决不了产业上规模的问题。所以,在产业发展前期,我们采取先广泛发动农户来种植,由合作社建标准园子为示范,来‘做给群众看’,然后通过技术指导、*策宣传来‘带着群众干’,等第一批果子成熟之后,*府出面联系商家,按照协议价进行收购‘帮着群众销’,最终实现‘产赢共发展’。”该镇人大主席杨松说到。
要扩大规模,当前主要是解决种苗和架杆这一实际问题。为此,该镇用活扶贫项目资金,扶持农户入股村集体合作社,然后充分发挥村集体合作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向企业购买种苗,有效解决了各村产业园建园、架杆的问题。
统一标准产业走向规范化
“这边的枝得剪一剪了!这里不能长得太多,果树初期要让它先长主干,就像小孩子长身体,主干营养不好、长不好,将来影响果子质量。”在该镇水田村猕猴桃标准示范园,技术员杨旭民清早便在田间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杨旭民是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受聘于观音河镇的猕猴桃专业技术指导员,到镇上进行“驻村蹲点”式技术指导服务已有两年多,镇村干部和农户都亲切称呼他“老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全镇各村的猕猴桃产业地里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发展产业也是一样。虽然大家种的都是猕猴桃,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标尺’没有拉到一样,全凭农户自己来摸索,一是成活率会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果品质量达不到收购标准,卖不起价。”该镇镇长李志鹏解释道。“我们的产业目标是发展‘生态猕猴桃’,要把这张名片打出去,从种苗下地到果品成熟,就一定要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实行,保证各村种植出来的都是纯绿色生态、品质优良的果品。”
为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该镇一是利用集中开大会、分散院落会的有利时机,对群众进行产业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的猕猴桃种植技术,二是采取统一、标准化建园,镇村都由专人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确保从翻整土地、起垄掏沟、种苗下地、栽杆架线等一系列过程都严格按照规范化产业园建设标准实行,创建示范样板,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园、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建成高标准现代化产业园区。
品牌意识产业发展市场化
“先有买家再发展。”为降低市场风险,观音河镇*府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与陕西供销福地牧业有限公司、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购销协议,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循环化”的发展要求,用“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由群众提供土地,公司提供优质种苗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村集体合作社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进行园区建设、管护,公司进行产品统一保底价回收、统一销售,收益由农户、合作社、公司按照“1:2:7”的比例分红,有效实现农户收入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公司效益增长。
严把质量关,树立品牌理念,做好品牌宣传,也是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重要一步。从产业起步发展时,该镇就将果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俗话说‘好女不愁嫁’,只要果子品质好,就不愁卖不出去。”参加完今年“农民丰收节”,并荣获全市首届“猕猴桃品鉴大会”银奖的储成保自豪的说。今年老储的8分地猕猴桃,卖了斤优质果子,让他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转变观念产业稳步生态化
观音河镇一方面致力于保护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始终坚持生态循环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生态猕猴桃小镇”。
“干部天天叮嘱,不能滥用农药和化肥,尽量用农家肥,从前不理解,现在也明白他们的苦心了!”家住义兴村的刘美全和媳妇一边忙着在地里除草,一边笑道。
为发展“生态猕猴桃”产业,帮助群众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该镇各村广泛动员农户坚决杜绝滥用农药和化肥,对拟种植的土地,先检测农药残留、有机质等,积极引导农户修建小型沤肥池,种高丹草以及用秸秆、树叶等来沤肥,增加益生菌,培养地力和肥力,要求指标达标一块地、种植一块地。不仅达到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要求,还合理利用了部分生产生活垃圾,有效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一举多得。
“下一步,我镇计划在本镇集中建立育苗基地,大力培养本土技术人才,解决种苗、种植技术等对企业的依赖程度较高、成本大的问题。着眼产业长远规划与‘生态猕猴桃小镇’建设目标继续探索,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观音河镇*委书记李扬说。
目前,该镇已发展猕猴桃亩,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社、反租倒包、园区务工等多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户农户牢牢嵌入产业链条中,其中贫困户入社户,非贫困户入社34户,量化入股产业奖补资金共计.5万元。(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