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格子窗,飞檐翘角马头墙。”在安康平利县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这是当地人对平利县推行的徽派风格建筑的描述。
5月25日,华商报记者来到平利县,在城关镇、长安镇看到,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和乡村田园散落在绿水青山之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居住在这画卷般环境下的当地村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足。
“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姜才贵是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村民。年,他在村口自建了一栋房子,按照平利县房屋统一规划自建要求,这栋房子和周边其他房屋一样,都是徽派建筑。房子建成后,姜才贵一家在这里经营起了农家乐。
姜才贵的儿媳介绍,以前家里的老房子在村子里面,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自从开了农家乐以后,家里人大多都在农家乐帮忙,收入也提高了。
据了解,姜才贵的农家乐在周末和节假日时,每天的收入少时上千元,多时可达上万元,像姜才贵这样的情况在龙头村很普遍。
5月25日,华商报记者在龙头村看到,龙头村周边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村落清一色的徽派民居建筑,村外一块块整齐划一的绞股蓝园、树苗林、小型盆景培育地和茶园,与农家乐互相衬托。
据了解,龙头村是平利县重点打造的以“赏农耕文明、游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年开始开发建设,规划建设生态茶园、水上乐园、农耕文化园、乡村客栈、传统作坊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格局,村民除了开农家乐、民宿,还可以向游客销售土特产品,收入得到普遍提高。
搬进集中安置的“洋房子”感觉很幸福
原本居住在长安镇金沙河村的叶付英,年搬进*府集中安置的中坝社区,并在社区工厂找到一份工作。从那以后,她再也不用为接送孩子上学以及住在老房子里的安全操心了。
在以前,叶付英一家是贫困户,家里收入主要靠叶付英的丈夫打工以及一年到头养几头猪卖些钱,种植农作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并且金沙河村距离长安镇较远,孩子上学也不方便。老房子是土木结构,经常出现漏雨现象,翻新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叶付英说,她家老大上学的时候,每天都是她骑自行车接送,一趟十几公里,那时候路况也不好,孩子和大人都很辛苦。后来,为了老二上学方便,他们在镇上租了一间房子,环境很差,有时下雨还会漏水。
年,叶付英一家享受到长安镇提供扶贫搬迁集镇统建楼的平方米房屋一套,拿到钥匙后进行了简单装修,并立即住了进来,叶付英说,现在再也不用看房东的脸色,不用操心老房子的安全问题,而且孩子上学也方便了。
住进新房子后,镇*府介绍叶付英到附近一家社区工厂上班,丈夫被介绍到一家矿业公司上班,全家脱去了贫困户的帽子。叶付英说,她以前从没想过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洋房子”,这让她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也很有幸福感。
据了解,叶付英所居住的中坝社区属于平利县统规统建的集中安置社区,社区房屋同样是徽派建筑。
城关镇普济寺村的曹利民今年85岁,从小便生活在深山里的他,年搬进了山下的新房子,这让他觉得自己的晚年很幸福。5月25日,华商报记者在普济村看到,统一建筑风格的住宅坐落在山水之间,显得别有特色。曹利民的家虽然装修简洁,但打扫得一尘不染。
普济寺村*支部书记陈旭玖说,曹利民以前生活的先锋大队有30多户人家,但居住得很分散,住在山里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所以*府就鼓励村民下山建房子,按照县*府统规自建的要求,村民都住上了新房。
据了解,平利县自明清以来就因茶叶贸易与徽商往来密切,加之湖广、江浙移民聚集,一直有徽派建筑传统遗存。在平利农村,这些年改造和新建的徽派建筑占到了80%以上,而不管是农村还是县城,新建改建的市*工程,都要注重协调统一、相得益彰的“美感”,通力打造处处皆景、城乡如画的全程景区。
近年来,平利县以县域为单位,从民居、产业和文化等方面创建制定美丽乡村标准化体系,让标准化贯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打造全县域的生活美、生态美、产业美、城乡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统一规划建设,不仅提升了美丽乡村“颜值”,也催生了一批优质项目、特色小镇和生态旅游景点。平利县累计建成12个精品旅游村、30个五星社区和50个“五美”新村,把美丽乡村从传统意义的小乡村转变成县域概念的大景区。年1月,平利被授予“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
来源:华商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