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夏至狗,无出走”,宝迷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它的意思是说,夏至之后有“三伏天”,不除“伏邪”,人就要病了。
夏至和六邪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中国人确定的节气。公元前七世纪,中国的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就确定了夏至。
《周礼》一书中就有关于土圭测日影的记载。书中说:“土圭见有五寸,以至日……旧至之景,尺有五寸。”
本文由每天一堂珠宝课原创出品
古人发现在夏至前,白昼是逐渐加长,黑夜是慢慢减少;在夏至后,则反过来。他们得出结论,夏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由此可见,夏至的至不是到来的意思,是极点的意思。所以,当别人再问夏天到来的标志是啥?宝迷们应该知道是立夏,而非夏至了。
今天科学也验证了这个看法,夏至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这天太阳的阳光几乎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而在此前和此后,阳光偏离,昼夜长度自然变化。
顺便一说,成语“立竿见影”也是这么来的。
通过更细致地观察,古人将夏至又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之日,阳气衰,而阴气始生,属于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在夏至后,雄的知了因感阴气之生,于是鼓翼而鸣;
更往后,更喜阴的半夏(一种药用植物),也开始亭亭渐长。
夏至三候是自然界的规律,对应到我们身上呢?
那就是“三伏天”。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前后共计81天,是一年里最热的时间段。
而且“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这里的邪就是病灾,有6种,风、寒、暑、湿、燥、火,都是人在夏天容易得的病。
所以,人如果不像动植物那样,遵循这样的气候、环境变化,在这样的节气里是极易招致病灾缠身哦。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夏至正处于(6月5日-7月6日),本身为阳水,为阳火,是个既水火相冲,又阳阳相斥的;
加之年月地支也相冲,冲的是太岁,尤其是从6月20日(甲午日)开始,这也使得“伏邪”杀伤力进一步升级。
所以,夏至之后,除了6月22日、6月23日、7月4日、7月5日这四天折腾不起来,其他日子里都容易感性超越理性,冲动做决定,每天鸡飞狗跳,这个月后半程到结束后,不少人会换工作,或者辞职休息一段时间;
而且,在预防冲突的同时,还要做好防范小人的准备,谨防小人作怪、以怨报德。
其中,最易受影响的是下面这两类人,属猴的和属鸡的。
因为猴为申,鸡为酉,都是汇聚金气比较多的生肖,而金畏于火,火旺金亦消融,所以这两个生肖,从夏至开始,天气越热,身体越备受煎熬。
生肖猴与鸡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就应格外注意呼吸器官方面的疾病,在三伏天结束之前经常补水,同时注意养生滋补,可保自己健康平安。
也可以佩戴一些针对性的珠宝,比如,托帕石可改善呼吸道及气管的疾病,并调节淋巴腺机能;海蓝宝对应“喉轮”,有益喉部、气管、甲状腺健康,并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病痛。
夏至和习俗
不属猴、也不属鸡的其他人,夏至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也不是哦,对应着夏至的阴阳变化,民间早就形成许多习俗禁忌,也是需要遵守好,大家才能更加健康圆满~
宜:北吃面,南喝粥
中国北方有句俗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山东等地一直有在夏至这天吃面的传统。面条煮熟后过凉开水,吃了可降火开胃、消夏避伏。
南方则有这样的俗语:“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南方人偏向于在夏至这天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
他们认为吃了夏至粥,不疰夏疾;吃了馄饨,不怕“苦夏掉肉”。
江南地区还讲究“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江南人不仅食“麦粽”(粽子),而且还会将其祭祖后食用或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有的江南地区的人,还吃一种叫“夏至饼”的东西。这是一种半月形的饼,外形和北方的面食“韭菜盒子”相像,不过前者是用艾草的嫩叶做的。
宜:夏至养生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人正好借助此时扶阳固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消除病根。
所以,在这时要午饭后休息,并吃补食,多食酸味、苦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宜: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皇帝也会举行“祭地”仪式,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以祈求为国为民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是很早就被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的重要节日。
如今,有的地方依然会在夏至前后,举办隆重的“过夏麦”习俗,这就是由古代“夏祭”活动演变来的。
从古至今,小麦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六之前,有的地方的人们都要选取一天吉日。
在这一天,家庭主妇要用新成熟的小麦制作食物,男主人则负责荐献天地、祖先,当地人把这种习俗就叫作“过夏麦”。
这不仅是我国礼教文明的传承,也是人们感恩自然、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体现。
宜:互赠扇子、脂粉、香囊
夏至,古人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香囊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景。
“扇”,借以生风,祛暑消热;“脂粉”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香囊”驱蚊虫,放在身上防止传染病流行,都是妙物。
宜:佩戴五彩绳
夏至在古人眼里也是阴阳不明的日子,所以民间流行一些避凶趋吉的巫术。《风俗通义》中写道:“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这五彩绳不仅要当首饰戴,还要挂在门上。“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忌:剃头理发
这是从清朝开始流传的禁忌,《清嘉录》中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意思是说,在夏至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要按时起居,不可以口出诳语,也不可以骂人,当然也不可以剃头理发,否则会破运。
宝姐觉得这个忌讳,完全是因为古人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使天再热,也不能随意把头发剪去。
到了现在,文明更开放了,我们不必什么传统都继承,所以如果觉得天太热了,想剪头发就去剪吧!捂坏了自己,父母反而心疼~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至开始,我们应当学会调节心绪,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这样人才会更健康,运气自然也会好起来。
虽然明天是夏至,但是全国大都市地区正处于梅雨季,而且雨水天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宝迷们能够保持好心情,享受雨天带来的凉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