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创新实践坚持生态优先的安康人大立法实
TUhjnbcbe - 2025/6/30 16:57:00

安康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担负着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为了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优先制定生态环保领域法规,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法制保障。

主要做法

一、紧扣生态环保选题

对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中央、省委要求和市委关于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决策部署,把生态环保立法作为地方立法的优先选项。年制定《安康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时,从收到的51条立法项目建议中选择的一类立法项目,全部为生态环保类法规。已颁布实施《安康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三部实体法规,第四部实体法规《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将于年4月1日起施行。这些法规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了法制保障,推动了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坚持保护利用并重

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把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既明确规定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目的,又对资源利用活动进行规范,使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如《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既对硒资源保护与管理作出规定,又专设一章来规范硒资源利用与硒产业发展;《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分别抓住“山”“水”保护要旨,删除了草案中有关开发资源的章节,但也有条件地支持在化龙山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区域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活动,支持适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包装饮用水、亲水旅游、水电能源、汉江航运等绿色涉水产业。

年11月,市人大调研组在汉滨区金川社区对《安康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进行立法调研

三、注重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不抵触、可操作、有特色”,确保“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将安康最具特色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填补了省内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的立法空白。特别是该条例有针对性地将化龙山保护区多发、易发的“采脂、割漆、采药、采挖树蔸”等11项35种破坏自然资源行为纳入禁止条款,倡导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进行化龙山保护区的抢险、建设,要求对符合生态保护的林下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予以引导和支持等规定,不仅极具特色,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安康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针对是否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意见各半、城市骨架不断拓展、区县之间情况差异大等问题,作出了禁止燃放、限制燃放相结合的规定,并授权各县区人民政府划定禁放区域,保证了法规严肃稳定、务实管用。该条例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燃放烟花爆竹进行教育引导为主、从宽处罚为辅的规定,属全省首创,广获好评。

四、强化监督促进落实

高度重视已出台法规的贯彻实施,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等多种方式,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着力推动法规落地见效。年8月,在《安康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半后,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开展了执法检查,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询问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客观指出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从严督查条例实施,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监管,全市空气质量从年春节期间“陕西最差”重新回归到“陕西最干净”。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落实审议意见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表决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满意率达%。

主要成效

一、保护了生态环境

系列地方性法规陆续出台和有效实施,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环境质量状况稳步提升。监测显示:年1至9月,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天,同比增加21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23.2%,排名全省第一,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市1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汉江干流和主要支流35个水质监测断面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安康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岚皋县荣获全国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平利县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特别是延续千年“爆竹声中一岁除”带来的“霾锁安康”、噪音扰民问题基本解决。

汉江水畔的朱鹮、华龙山的雕鸮等珍稀动物

二、促进了生态产业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的优先地位,把绿色发展立法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实现了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推动了生态产业发展。以硒产业为例,安康作为全国少有的天然富硒区,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富硒产业作为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首位产业”来抓,完善配套政策,加快资源普查,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向科技创新、精深加工、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共培育富硒农业园区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家,“硒+X”新业态正在形成,有望成为安康的立市之业。

三、强化了法治观念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法规制订过程中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在法规实施前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在执法检查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实践坚持生态优先的安康人大立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