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文庙坐落于安康江南新城区,笔者本人也在江南城区居住,以前只是听过,从未进去游览过,一直听闻里面有个大成殿重新修葺,正好近期阳光明媚,机缘巧合,便独自前往一览圣境。
安康文庙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办事处东井街,最原始的文庙始建于元代至正元年(年),位于老城古楼街,由于遭遇多次洪水的破坏,于康熙四十五年迁于新城东井街。
由于当时疫情防控需要(照片拍摄于10月30日),进门先要登记,戴好口罩。
一进门左手边有一堆青石石墩(柱础),石墩上面纹样清晰可见。
接着映入眼帘的的就是气势恢宏的大成殿。
安康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初年,先后于元至正十年(公元年)、明洪武五年公元年)、明成化四年(公元年)及清早期进行多次缮,但清末后近百余年,官方和民间均未对此进行保护维修,“文革”时期更遭严重破坏,目前仅存大成殿一座。大成殿坐北面南,平面矩形,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九脊屋顶,梁架式结构,按宋代《营造法式》修建。年,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原市文化文物局筹资余万元,对大成殿进行了全面保护维修。安康文庙大成殿为第四批升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初完成了大成殿维修彩绘,并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建造了戟门、东西厢房、月台和相应的工作用房。上世纪70年代初,这里是地区农牧局、水电局的办公地,这座大成殿就在院子中。我曾进去一探,灰尘满布,空空如也,早已破败不堪。直至本世纪初,它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才得以修复;并在原址上重建大成殿前的东、西厢房,戟门和月台。(本段引用美篇作者四知堂)
门外阳光明媚大门有一副楹联,上书: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推门而入,殿内庄严恢弘
进入大殿,正中供奉是万世师表的孔子。主神龛两侧的对联: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两侧则是各先贤画像和牌位,整体看起来比较肃穆庄重。
大成殿两侧堆放的角梁石柱各2条。一条上方刻字清晰可见。
大清康熙五十二年岁次癸已创建乾隆二年岁次丁已仲冬增建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重建道光二十一年岁次辛丑重建因为都是复建,所以东、西厢房基本上没有拍摄照片,仅拍了一小段视频
00:16而后出去看见戟门,门口两座石狮子雕像憨态可掬。戟门,又称启圣门、仪门,因祭孔时在门两侧陈列仪仗性的礼兵器而得名。按照古代的礼仪制度,宗庙、陵墓等门前是否设立戟门和列戟多少,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孔子在唐代被封为文宣王。从宋代开始,为显示文宣王的威仪,钦准在戟门两旁分列持戟武士共二十四名,其威仪等同帝制。这一定制,从宋大观四年()一直延续至清末。古代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之前,文武官员必须在戟门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貌,并在熟悉祭孔的仪规后才能进入。同时,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敬,武官要将随身携带的兵器陈放在戟门两边的配室中。
戟门戟门旁边有尊石碑,功能大概类似下马石。由于年代久远碑文有残缺,目前能辨识的阴刻碑文:
“奉旨文武在小官员兵民人等至此**"
戟门附近石碑戟门右侧石狮戟门左侧石狮西厢房后边围墙处则摆放了历代石碑石刻,大部分以墓志铭为主。很多碑文现在已经辨识不清楚了,笔者已全部拍下照片,待后续搜集碑文内容一一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