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正月十五闹元宵
TUhjnbcbe - 2024/8/28 16:27:00

汉字里的元宵节(9)闹

正月十五闹元宵:说闹

汉语里有一个成语叫“门庭若市”,如果把这个成语压缩成一个字,可能就是“闹”。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人声鼎沸灯火辉煌的场景刻画得惟妙惟肖,我想,这样生动而传情的语义表达方式,在人类的书写符号系统当中,可能只有汉字能够做得到。这绝对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事。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闹”,作为《汉字里的元宵节》系列的结尾。

事实上,今天写作“闹”的这个字是经过理据重构的。《说文解字》中并没有收录这个字。《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字为“閙”——大家注意哈,这里的“閙”并不应该是从“門”/门,而应该是从“鬥”/斗的,由于电脑里打不出来这个字,所以我打成了“閙”形。“鬥”就是“争斗”“战斗”的“斗”的繁体字形。“鬥”就是“对打”,其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怒发冲冠双手相互搏击之形,就是“搏斗”之义。《说文解字》释为“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你不得不佩服许慎。因为他根本没见过甲骨文,但是他能从小篆字形中猜测出汉字最初的构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他不但能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字源,关键问题在于,他还能于无形之中揣测出汉字背后“应该还包含着的”那些信息。在这个字里,他就揣测“兵杖在后”——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我个人觉得,搞学术研究,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是需要有点儿想象力的。

知道了“鬥”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市”。“市”这个字的小篆字形从“冋”从“乛”,许慎认为,“乛”就是古文“及”。他把“市”字解释为“买卖所之也”,也就是进行买卖交易物品的地方。一般来说这样的地方都有固定的场所,会带有栅栏、围墙一类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市”从“冋”的原因;而这样的地方在古代社会可不是二十四小时都开放的——其实今天的商场、市场也一样,都有固定的营业时间——需要人们在营业时间内前往进行商贸活动,这就是“市”从“乛”的原因。今天我们知道了,许慎把“市”上面的字符解释成“乛”(及),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甲骨文等更久远一点儿的文献资料。实际上这个被许慎认为是“乛”(及)的字符,就是汉字“之”的变体,也就是他所说的“买卖所之”的“之”。我觉得许慎可能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但是他比较谨慎,没有贸然做出这样的判读,但是在具体释义中把这个猜测放进其中了。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市”这个字其实从“之”(“市”字字形的上半部分)从“兮”(“市”字字形的下半部分)——“兮”就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之貌表示“乱哄哄十分嘈杂”。“之”既表示“前往”、“去往”,也提示“市”的语音,所以也是“市”的声符。因此,“市”是一个形声兼会意的字。

综上所述,“閙”这个字从“鬥”从“市”,“鬥”就是“二人对打”,“市”就是“商贸场所”,所以,《说文解字》释为“不静也,从市鬥”。由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中国人买买东西的时候特别喜欢讨价还价,而且讨价还价到后来甚至会闹僵乃至大打出手。从“市”这个字看得出,这是有着悠久历时传统的。先民们的商业行为可能总是伴随着各种纷争和搏击,一片乱哄哄吵嚷嚷之貌。所以,“閙”除了“热闹”义之外,也有“吵闹”义;除了“生机勃勃”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外,也有“搅扰”“戏耍”义(闹心、闹洞房)。我想,“正月十五闹元宵”里的“闹”,应该是上述诸多义项的综合。您觉得呢?

正月十五马上就到了,过了元宵节,中国农历的新年也就算是正式结束了,一切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将重新步入正轨。草长莺飞的春天,一切都欣欣然勃勃然充满了新意与生意。在这里孟德宏祝愿所有的好朋友:

元宵喜乐,牛年吉祥;

新春顺遂,阖府安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十五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