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这个时候,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万物开始复苏,尤其是蛇虫鼠蚁,开始随季节的回暖而变得活跃起来。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因其在五月,所以这天人们为了驱虫辟邪,共庆节日安康,都会特地举行一些隆重的端午活动,比如说赛龙舟、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等便因此延续了数千年。而端午饮食上,人们吃粽子、食蒜、吃鸭蛋,都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还有一些地区用模具蒸烤面饼,刻上印有五毒的图案,叫五毒饼,有避毒的说法。除此之外,人们还在端午的这天在门口挂上艾叶和菖蒲,以此来驱虫祈福。
在民间,人们常说“端午到,五毒醒”,其中的“五毒”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端午节?五毒之首更少有人知了。在我国一些北方地区,人们常常把蜈蚣、蛇、蝎子、蟾蜍和壁虎称之为“五毒”。五月在谷雨之后,环境都是多雨潮湿,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滋生虫卵病毒,我国的山东、山西等地还有张贴谷雨贴的习俗,用于驱凶纳吉。
众所周知,蛇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它的毒性很强,重者可致人死亡,在它捕获猎物的时候,通常它的毒液可使其瞬间毙命,同时也令人望而生畏。《本草纲目》记载:“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从中医角度上看蜈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材,可用于通络止痛、小儿惊风等症状,除此之外蜈蚣本身也带有剧毒,一旦被叮咬,很容易造成组织坏死,陷入昏迷。蝎子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很全面,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不过蝎子本身的毒性也可导致人死亡。蟾蜍的毒性很大,如果中毒较深的话也会夺人性命,因为蟾蜍身上的疙瘩里面含有很多分泌毒素的毒腺,而它的毒液分布全身,一不小心就会中毒。古人把壁虎也纳入五毒之中,他们认为壁虎的尿液中含有毒性,但是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否认了这一说法。
五毒当中唯有蟾蜍毒性最强,当为五毒之首,光它身上的黏液就可以使人出现短暂昏迷的症状,不过由于其少有攻击性,所以时常被人们忽略。实际上,古人列出五毒的概念时,并没有什么排名,不同地区的毒物品种及分布多有差别,除了蟾蜍以外,蝎子和蛇也时常被认为是五毒之首,这源于它们的品种当中有以色列金蝎,艾基特林海蛇及眼镜王蛇等世界闻名的毒物。不过这些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五毒有些相去甚远了。
民间说:端午到,五毒醒;五毒醒,不安宁。其实也是古人根据天气变化的特征,结合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总结出的一套经验理论,在环境恶劣的古代,人们唯有掌握了自然规律的变化,才能更好的生存。所以,在端午节的这天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食蒜,除了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以外,也是起到了一个驱邪避虫、祈祷福寿安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