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意思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由立春开始、下排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至到大寒,共二十四节气,每年周而复始循环,其交节时间上半年在6号和21号左右,下半年在8号和2号左右,误差大约也就一两天的时间。今年的冬至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12月22日,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初十。
冬至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正式进入了严寒,古人也因此而掰着手指头“数九”,盼望春天早日到来。冬至这天,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这和夏至正好相反,夏至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因此古人也把冬至日和夏至日合称“二至日”。
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延长,黑夜逐渐缩短。农谚曰:“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意思就是说,过了冬至日,白天的时间一天天的延长,做针线活的妇女一天就能多用一条线的时间。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凡事都会转换,物极必反。冬至日是极阴之时,也是转阳之时,因此也就有着“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古人也把冬至日称为“离日”。“离”就是分离,意思就是说,冬天属阴属水,春天属阳属木,水生木,由此日开始,要互相转换,阴气逐渐转换阳气,水将被木所取代,冬天慢慢离开,春天就要来到。
因此,古人在冬至日不但以饮食调节来抵御寒冷,同时也有着祭天祭祖的习俗,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俗话说“冬至三做三不做,家人安康无灾祸”这指的是哪三做?哪三不做呢?
“冬至三做”一是冬至做饺子吃,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烂耳朵没人管”。其实,这缘于医圣张仲景在冬天治病救人的习俗,就现在而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虽然不能治病,但却是冬天的一种美食,具体馅料皆以个人口味调制。
二是要做贺冬的事,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古代的人又很迷信,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神灵主宰着的,因此要在这天以好的食物供奉神灵和祖先,以求家庭安康无病无灾。
第三做的就是为老人送鞋袜。在古代可没现在这么先进,穿的用的全靠一双手,鞋袜也是靠自己缝制,年老之人手脚不灵活,做针线也很困难,冬至是寒冷的时候,常言道“冬前冬后冻烂石”,因此,这个时候要送鞋袜给老人抵御寒冷,这也充分体现了人们的孝道和希望平安健康的心理。
“冬至三不做”第一是出远门的事不做。大家知道,冬至日也称“日南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是一年四季中最短的的一天,由于古代各方面都落后,出远门多步行,最好的是以马做为代步工具,晚上除了灯笼又没有更好的照明,冬至出远门就很不利,不说天寒,由于白昼较短,很容易造成困扰。
第二是冬至日不行房事。房事就是夫妻间的恩爱之事,古人认为,冬至为“离日”,阳气初生,夫妻行房有损身体健康,而且对未来子女也不利。
第三冬至日熬夜的事不做。其主要原因就是冬至黑夜长到了极致,如果熬夜唯恐以后形成规律而颠倒作息时间。冬至日一过,黑夜逐渐缩短,如果形成规律,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这也是告诉人们,要养成规律健康的生物钟,切勿因小失大,一定要按时作息,保持乐观的心态。
“冬至三做三不做,家人安康无灾祸”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有一番道理的,它即告诉了我们冬至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尽量避其不利的因素,去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人贵在健康平安,只要有个好身体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