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你好,秦岭秦岭的前世今生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4/7/9 16:13:00
                            

从地理方位上看,秦岭位在秦国都城之南,“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为终南山、南山。中国最早记录秦岭或“南山”的文字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山海经》中的《南山经》清楚地描述了“南山”的地理概况。

“秦岭”一词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代地方志《三秦记》中,“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千)陇,东西八百里”。“秦岭”名称的使用应是从秦朝或汉朝开始的,秦王朝的强盛可能使人们将“南山”改称为“秦岭”。

秦岭的范围

地理学上的秦岭(广义上的大秦岭)西起甘肃省卓尼县的西倾山,与昆仑相接(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东到河南省信阳市武胜关,与大别山相连(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东西长公里,最高峰太白山海拔.2米。秦岭以中山地貌为主体,是我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她像一条横卧在中国大地上的长龙,天然地把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秦岭梁被称为“中华龙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地质学上,将横亘中国中部的秦岭造山带称为秦岭—大别—苏鲁构造带,西起青海省茶卡盐湖,与昆仑山造山带相接,东到大别山东,被北东向的郯卢大断裂错动至山东半岛,伸向东海。秦岭造山带是华北和华南两大古板块碰撞、拼合的结果,是亚洲大陆上一条古老的造山带,是中国地理、地质、气候、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南北分界,被称为中国的“中央造山带”。它的地质历史从太古代至今,经历了近30亿年的演化,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与两大陆块的关系图

张国伟院士认为:秦岭造山带及南北两侧陆块,岩石圈深部构造带大多呈南北向,浅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区域地壳呈“立交桥”式结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也证实了这种观点。

秦岭造山带的从下而上分为三大类:一是形成于晚太古代—中元古的中深变质的结晶基底和形成于晚元古代的浅变质的过渡基底。二是形成于晚元古代—三叠纪的浅变质的盖层。三是形成于侏罗纪至第四纪的未变质的陆相上叠盆地。

秦岭的造山历史

秦岭造山带在平面上表现为三块两带的构造格局。由北而南依次为:华北地块南缘、商丹构造结合带、秦岭地块、勉略构造结合带、扬子地块北缘。

地质意义上的造山为岩石急剧变形而大规模隆起形成山脉的过程,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是造山运动的主要标志。

秦岭断裂带和地质构造分布图

地质上有确切证据证明的褶皱造山活动有3次,断块造山活动1次。

1.晋宁期

中元古晚期到新元古早期(10亿年前),超大陆汇聚,全球形成了一个古老的超级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南华纪(7.5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开始裂解、离散,最终沿商南、丹凤、唐藏一线以南形成原特提斯洋。

2.加里东期

中晚泥盆世(3.75亿年前),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沿商丹带汇聚,原特提斯洋(秦岭洋)趋向闭合,北秦岭褶皱造山。

3.印支—燕山期

秦岭后碰撞增生造山,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到中三叠世末(2.45亿年前),海水向西南完全退出秦岭,大秦岭全部浮出海面,呈现出完整的陆地样貌同时,全球范围盘古大陆(联合古陆)形成。晚侏罗世(1.8亿年前),盘古大陆开始解体,秦岭剥蚀为平原。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1.0亿年—万年前),秦岭拆沉均衡隆升。

中生代以来,秦岭受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远程效应,造成陆内北东向的隆起带与沉降带(相当与李四光的新华夏系)。

赵大鹏认为:目前太平洋板块以相当快(每年7~10cm)的速度俯冲到欧亚陆块之下,板块俯冲至地幔浅部(-km深度)。太平洋、地中海板块运动属碰撞挤压型,正在不断缩小;大西洋、红海板块属拉伸张裂型正在不断扩大。

4.喜马拉雅期

晚白垩纪以后到始新世中期(-万年前),秦岭遭受剥蚀夷平,成为准平原,秦岭北部西峡、山阳、商洛、凤县、两当等地形成白垩系—古近系山间湖盆;秦岭南部安康、汉中等地形成古近系—新近系山间湖盆。始新世(5千万年前)受印度洋板块推挤远程效应影响,伴随关中断陷,秦岭山体开始隆升。晚始新世—渐新世中期,秦岭山脉的隆升速度相对缓慢。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基本停止。中新世中期至今(万年前)秦岭山脉开始重新间歇性隆升,并且在晚中新世开始加速隆起,在秦岭形成了海拨米、米、2米三级夷平面。1千万年前,秦岭才开始对中国南北有分隔意义。随着秦岭的继续升高,雄伟的秦岭开始形成,逐步成为中国地质、地理、气候、生态、人文等分界线。

一是印支—燕山期的主造山运动,褶皱隆起造山,造就地质意义上的秦岭造山带。

二是喜山期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断块式升降,是地貌上宏伟壮观的秦岭山体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结来说

1.秦岭造山带演化所形成的挤压构造地貌在晚白垩世—古新世阶段被完全夷平。

2.秦岭山脉与新生代的隆升与地壳伸展作用相关,而非挤压构造的结果。

3.秦岭山脉隆升与北侧渭河盆地沉降同时发生,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伸展构造环境下的山—盆体系。

4.秦岭山脉的隆升速率在晚始新世—渐新世中期相对缓慢,在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基本停止,在中新世中期开始重新隆升,并且在晚中新世—第四纪隆升速率明显增大。

5.秦岭山脉的隆升主要受深部构造与其北缘断层的控制,当秦岭北缘断裂为正断层时,它不仅导致上盘渭河盆地强烈断陷,而且造成下盘的秦岭山脉发生翘倾抬升,当秦岭北缘断裂为压扭走滑断层时,它所引发的挤压作用则使渭河盆地发生抬升和剥蚀,秦岭山脉也停止了翘倾抬升。

文章转自西安地图出版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好,秦岭秦岭的前世今生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