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模式”为国有资产赋能增效
——陕西安康市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纪实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效逐渐显现,极大提升了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有力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需要,初步实现了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赋能增效’的预期改革目标。”陕西省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日前接受中国改革报、改革网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表示。
近年来,安康市持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探索形成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处置集中统一实施、收益集中统一分配的“安康模式”,继被财政部命名肯定后,年7月,财政部第13期《财政简报》再次推介新时代“安康模式”经验做法;先后对24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置换处置工作,涉及土地亩、房产9.6万平方米,累计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收益29.31亿元,其中年实现收益3.2亿元,占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1%,走出了一条管好用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新路子。
产权集中统一管理
厘清资产“家底”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散规划建设,导致部分单位资产国家所有意识弱化,这是安康市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之初就面临的问题。
安康市强化政府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所有权集中统一管理,明确了“国有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代表政府行使产权管理的是财政公产部门,使用权在行政事业单位,在全市建立“政府统一所有、公产部门集中管理、单位使用维护”的管理体制。
晚霞中的安康(江白鹭摄)
“不交资产就交‘帽子’!”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这场改革从收缴资产权属证书开始推进。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配套出台《安康市公共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强力推动各单位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权属证件应收尽收、统一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国有资产隐性流失和腐败问题发生。
“产权统一管理”是此次改革的突破口。在之后的改革中,安康市逐次严明了市财政公产部门代表市政府行使资产处置权,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继续享有资产使用权,不再享有处置权;细化权证收缴、查阅、复印、借用、变更等管理规定,对资产调拨、出售、出让、转让,转换、报损、报废、捐赠等行为,实行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三到位”。
为了进一步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安康市先后两次对全市家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全覆盖开展资产清查,摸清资产底数,逐一登记造册。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集“登记、汇总、查询、分析、统计、审核、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公共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与此同时,安康市不断健全体制机制,相继出台了《安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安康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支管理暂行办法》《安康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安康市事业单位公有房屋出租管理办法》,创新出台了《安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安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安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国有资产专管员和定期检查制度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为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制度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使资产管理从配置、使用到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责必究,实现了产权集中统管由行政命令向制度规范转变,更好地将制度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安康市公共资产经办处处长杨政成坦言。
处置集中统一实施
实现最佳“配置”
有的单位自行购置、多头购置、重复购置,几个人占有几百万元的国有资产,而有的单位人均占有国有资产仅为几百元;有些单位地产、房产闲置,而有的单位却无“立锥之地”,办公还要财政部门拿钱租房维持……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部门职能差异较大等因素,致使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并存。
为此,安康市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紧密结合,对资产配置、资产处置、产权转让、租用收支进行全程监管,构建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体系,使国有资产配置步入了有计划、按标准、均等配置的轨道。
安康市公共资产经办处资产配置科科长王清鹏介绍说,目前,安康市紧密结合财政资金预算、资产配置标准、政府采购和单位需求,凡是需要新购建资产的单位,提出购建依据和配置标准,报财政部门进行合规审核,由财政公产部门审核提出购建配备意见,符合要求的可进入采购环节;对不符合购建标准要求的,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拨付购建资金,违规购建的严格追究责任,极大增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管理配置的公允度、权威性和约束力。
“严格约束‘入口关’是改革的举措之一。高效把好‘出口关’,使之在阳光下交易,就是要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让存量资产发挥出最大、最好的效益。”安康市财政局资产管理科科长陈延辉告诉,安康市把行政事业单位房地资产作为盘活利用、运营增收的重点,在城市规划新区新建单位办公用房之时,将建设较早、设施落后且商业开发价值较高的单位老旧用房腾退置换作为整合优化利用首选,既为城市建设提供土地支撑,又推动更多盈余房地产入市交易。先后实施了原市财政局、市规划设计院、市建设局等24家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置换处置工作,涉及土地面积亩,房产面积9.6万平方米。对腾退置换可经营的房产地产,按照“宜转则转、宜租则租、宜开发则开发”的原则,分类推进市场运营,从而激活了闲置资产的市场潜能,促进资产在流动中保值增值。
安康汉江一景(张思成摄)
为确保资产处置全过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防止资产处置中的价值低估、利益寻租等问题,安康市对入市交易的处置资产,全面推行市场公开竞价招租、竞价转让、竞价拍卖,严禁各单位低价协议出租、协议转让、协议出让。比如,年在市直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第一批取消车辆处置中,评估总价.8万元,网络公开竞拍成交价总计.07万元,成交溢价增长87.86%。
收益集中统一分配
加大民生投入
数据显示,安康市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公房出租收入大幅增长,累计实现公房出租收入5.4亿元;市本级资产公开拍卖处置平均溢价45%,最高溢价达到%,全市累计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益29.31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成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的重要保障。
迈入新时代,安康市对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整合利用形成的土地房屋资产盈余,优先支持城市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位于汉阴县城南核心地段的文化艺术广场,便是整合统筹国有资产、推动汉阴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工程之一。汉阴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张渝鑫介绍说:“县文化艺术广场总投资1.26亿元,其中通过资产盘活处置方式投入万元,建成后充分发挥了便民、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区功能作用。”
汉阴县文化艺术广场并非个案。据了解,安康市坚持把城市规划区内各单位腾退的优质公共资源,全面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道路基础设施提升,优先用于停车场、绿地、市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比如,安康市金州路沿线单位的腾退用地,主要用于城市道路建设、公共停车场、商业区人行步道和天桥、绿地等设施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把原粮食储备库用地划拨给市第一小学扩建教学楼,原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划拨给安康中学扩大办学规模,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汉阴县将县电影公司平方米医院,医院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又解决了县文化大厦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安康市按照中心城市“疏解老城、重心北移”的发展规划,着眼国家级高新区和新安康门户区建设,运用资产整合运营,新建高新区运动、商业、文化三大休闲公园,配套布局安康中学高新分校、医院高新院区等,将分散在城区各处的10个部门32家单位集中北迁至高新区办公,以公共服务北移带动人流物流北移,加快高新区经济要素聚集,发挥了财政资源的倍数效应。
安康市将优质的公共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中是一项双赢举措,一方面将处于老旧城区办公用房不足、条件简陋的单位迁入条件好环境优的城市新建区集中办公,有效改善了办公条件;另一方面,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安康市财政局局长石昌林表示,要着眼为民理财聚财,持续深化改革探索,扎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真正管好用活国有资产,实现安全完整、保值增效。
(范丽娜中国改革报、改革网何玲)
作者/来源:中国改革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