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饽饽、甜丝丝的。”站在天瑞塬智慧农业云管理系统旁的技术员刘瑞普,手拿一把浑身褶皱的叶子,几多回味,几多兴奋。
陕南春独早,月河花枝俏。在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忠诚村现代农业园区,酷似牡丹的羽衣甘蓝,红绿映衬,竞相绽放,裹挟暖洋洋的微风,让春的气息扑面带来。
说起羽衣甘蓝,刘瑞普喋喋不休。
十几年前,忠诚村依托汉江月河川道的优势发展蔬菜产业,传统种植,日渐式微,满足不了城里饭桌上的需求,产不对销,劳不对酬,辛辛苦苦种出的萝卜白菜,卖不了几个钱,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好劳力跑出村去了,颇为肥沃的土壤,几近撂荒。
刘瑞普就是“弃农者”之一,种菜养活不了一家四口,他常年在外打零工。
后来,村里建立起现代农业园区,全村留守人员依旧种菜,相继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贫困户刘瑞普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甜在嘴上,逢人就说:“我是种菜一把好手”。在路硬化了、电稳通了的年,他回村了。
刘瑞普干了半辈子农活,闭着眼睛就知道种菜的翻地、点种、施肥、浇水、除虫“五部曲”。他在村里的蔬菜大棚瞧见了不一样的景象:琉璃瓦代替了地膜,翻土机代替了锄头,喷洒头代替了泼舀……尤其好奇“花白菜”被誉为羽衣、皱皮、紫叶甘蓝的洋名和亦花亦菜的“好身价”,一连串的迷惑,让他萌生种“洋白菜”的冲动。
红心翠皮、姿态万千的甘蓝,栽种到刘瑞普的自留地里,似乎不服水土,长着长着就蔫了,叶败花残,惨不忍睹。别说卖钱,就是送人,也被婉言谢绝。
种菜亏了,刘瑞普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村里实行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改变了过去各种各菜、各卖各价的“小农经济”面貌。
刘瑞普被派到山东、江苏等地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培训和实践,他掌握了甘蓝耐寒、耐热、耐盐碱却不耐涝的习性,夏天不浇水、冬天不保墒,算是把“花心”摘了——几毛钱的“白菜”,经过一番捣置,变成几块钱的抢手“花菜”,效益翻了几番。
尝到了甜头,刘瑞普站在了“互联网+”风口,开始专注智慧农业。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遥控,让传统农业长了一个"聪明大脑",啥时候干啥,怎么干,包括消费市场的分类和终端等细致末梢问题,数据平台一清二楚……日积月累,地久天长,他“摇身”变成了一名刮目相看的乡土人才。
刘瑞普暗暗算了一笔账,全家的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凑到一起,每年差不多进项4、5万元。
建园区、兴产业、共致富,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每天有元的报酬,有时可达——元左右。刘瑞普欣喜万分的说:“羽衣甘蓝”其“脆”是产业对路,其“甜”是村民得到了实惠。(记者陈嘉通讯员翁军)
责任编辑:牛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