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大暑是反应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时节的到来,预示着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刻到来,此时正值“中伏”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可见,大暑时节天气是何等炎热。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大暑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大暑。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气温攀高,35度的高温司空见惯,而且还经常会出现40度的高温天气。
大暑时节,“火”力全开
我国古历法中,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大暑时节,天气的的炎热程度到达高峰,在家或外出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大暑时节天气湿热,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潮湿气过重,所以也要注重夏季养生。
大暑这天的民间习俗主要有:送大暑船、晒伏姜、喝伏茶、过大暑、喝暑羊等。01送大暑船
“大暑船”是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而成的船,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
送大暑船的习俗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起源于我国浙江沿海地区。其意义是把“五圣(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送出海,以保平安。
送大暑船时,需要50多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其他人则站至街道两旁祈福,目送大暑船被运送至码头。等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后,会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02晒伏姜
“伏姜”又称为伏姜茶,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指的就是在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成片或者榨成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而成的饮品。
在古时候,每到长夏之际,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人们除了扇子以外,并没有其他的避暑工具。特别是一进入到伏天,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煎熬,为了避暑,人们就喜欢吃一些寒凉之物。
寒凉食物吃过之后,很容易引起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问题。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们发现,喝过伏姜后,人的身体会有发热的感觉并且能够缓解各种不适,于是家家户户就开始喝伏姜茶,再后来,就有了大暑时节晒伏姜的习俗。
03喝伏茶
“伏茶”是一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是一种三伏天喝的茶水。喝伏茶的习俗历史悠久,至今在我国浙江温州一些地区仍有保留。在古代,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很多农村都会在田间地头或者村口凉亭免费供应,以防来往的农民伯伯们劳作中暑。
04过大暑
“过大暑”是一种起源于福建莆田的习俗,我们知道大暑时节是一年之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古人又提倡冬病夏治,所以每年大暑时节来临之际,当地人们在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和米糟为互赠的礼品,就像过节一样,故称“过大暑”。
因为,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羊肉滋补身体众所周知,温汤羊肉又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透熟的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又可以“大补元气”。三种有益身体的食品不但表达对亲友的关怀,也代表了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
05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喝羊肉汤,是起源于我国山东南部地区的一种习俗。山东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后新麦上市的日子。这时夏忙结束,人们疲惫不堪,正好有一个短暂的农闲期,于是亲戚之间就开始了走动,姑娘也带着子女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
而且我国古人认为,羊肉营养价值很高,并且有发汗的功效。而在三伏天,人们体内容易积热,此时喝羊汤,并搭配上辣椒油、醋和蒜,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大碗,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样在出汗的过程中便可将体内五脏的积热排出,促进新陈代谢。
就这样,你一来我一往的过程中,也就有了吃伏羊,喝羊汤的习俗。
大暑这天的忌讳主要有:忌阳光直射、忌运动后立即冲凉等01忌阳光直射
众所周知,强烈的紫外线对于皮肤和眼睛的损害非常严重,长时间照射红外线,可使颅内温度上升,脑膜出现炎症,发生日射病。大暑时节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紫外线最强的时候,因此,大暑忌讳阳光直射,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运动,更不可光着上身运动。
02忌运动后立即冲凉
大暑时节最热,稍微一动就特别容易出汗。在我们出汗的时候,毛孔会全部打开,这时候最忌讳立即用冷水浇身体,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引起感冒和发烧,建议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
所谓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我是文食肆,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