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m.39.net/disease/a_6169821.html年是子鼠年,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们鼠年说鼠。今年是本公号主人的本命年,今天又恰逢是本人的生日。也向自己道一声:生日快乐!
因为生日就在年节期间,从来没有刻意过生日。说来过生日也不过就是吃点好东西,这样的待遇在过年期间自然是高度重合,再说我对吃喝来没有感觉,于是也就没有过生日的想法。
尽管自己属鼠,但自小实在对“老鼠”没有什么好感。而且又逢是在冬天的大清早出生,这在农村几乎是老鼠的忙碌时间(老鼠是昼伏夜出),于是归总自己生就的劳碌命。确实这样,就48年了,一直在奔波劳碌。尽管对老鼠不喜欢,但仔细想来和老鼠还真有得一比。
在我们老家那地方,有句几乎人人都会唱的小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看来,老鼠从来就不讨人待见,偷吃油灯里的油(中国在年代普通农民百姓家庭大都采用油灯照明,而当时采用的一般是用动物脂肪经过加热熬出的油来点燃照明,所以老鼠才会上灯台偷油吃。现在由于电灯的普遍使用,早已没有使用油灯了。所以大部分90后的小朋友都没有见过油灯,自然也就看不见偷油吃的老鼠了,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算是不幸逢其时吧)。这样做的原因除了嘴馋,估计更多是因为饥饿所致。我一直认为老鼠肯定知道灯台好上不易下,但为了填饱肚子顾不上危险了。为了吃饭,容易嘛!借用我经常讲的一段子来说,有个艺术家在伦敦街头表演绝食艺术,连续十几天他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后来有记者采访他,问他这样做的动因,他长叹一口气,“还不是为了有一口饭吃嘛!”为了有口饭吃,竟然绝食多日,须知人间“揾食艰难”啊!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应该都差不多有过忍饥挨饿的体会。
上了灯台的小老鼠怎么下来,印象中小时候偷偷撞见过,好像真的是看到有人来,就“叽里咕噜滚下来”。所以,这首儿歌有几个版本,如“叫妈妈,妈不在,骨碌骨碌滚下来。”“喵喵喵,猫咪来,叽哩咕噜滚下来。”“人来了,害怕了,咕噜咕噜滚下来。”总而言之,饱了肚皮的老鼠丢了脸皮,是一幅不雅像。这就是小老鼠作恶的下场,偷人家油的小老鼠,不是好老鼠!或许,儿歌更多在教化意义就在于此,不能偷人家的东西!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等我读书,就知道《硕鼠》了。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最有印象的就是秋收后,农村田地一片平整,然后最让人兴奋的事就是掏老鼠洞。除了会缴获大量的豆类、玉米这些老鼠本来储备下来过冬的食物外(自然会收归家有),几个人一起把老鼠捉住,然后架在火上烤,烤熟的老鼠味道比今天的烤羊肉串不知要好的多。当然,或许是当年贫穷,不是过年过节很难吃上猪肉、羊肉有关。但干这种活除了满足口福外,更有正义感。大家来看,这就是偷吃庄稼的下场!有点像当年的死刑犯游街,就是要让坏人脸面扫地,让民众知道作恶的可悲下场!
但说起来,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
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他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除了在文学中,现实哪有那么容易啊!
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聊以解闷。
老鼠嫁女又称鼠娶亲、鼠纳妇、老鼠娶亲等,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传说在中国很流行。说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对年迈的老鼠夫妇住在阴湿寒冷的黑洞里,眼看着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一天天长大。夫妻俩许诺,要为闺女找一个最好的婆家,要让闺女摆脱这种不见天日的生活。于是,老鼠夫妇出门寻亲。两个商定:谁神气就嫁给他。
爸爸认为万众敬仰的太阳最神气。他跑去找太阳,太阳说:乌云要遮我,我见乌云就害怕。
爸爸跑去找乌云,乌云说:大风要吹我,我见大风就害怕。
爸爸跑去找大风,大风说:围墙要堵我,我见围墙就害怕。
爸爸跑去找围墙,围墙说:老鼠要打洞,我见老鼠就害怕。
老鼠怕谁啊?这个答案很明确,也无歧义:原来猫咪最神气,女儿应当嫁给他。
哩哩啦,哩哩啦,
敲锣鼓,吹喇叭,
老鼠女儿坐花轿,
一抬抬到猫咪家。
第二日是新人回门省亲的日子。老鼠妈妈老鼠爸爸只看到女婿一个人来了。咦?女儿不见了?猫咪说:我怕人家欺负她,啊呜一口就吞下。可怜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太阳怕乌云,乌云怕大风,大风怕围墙,围墙怕老鼠。”说来,人世间你总得有怕的东西,不能像孙小果那样无法无天,天下老子第一。《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至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也曾讲,“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这就是法治的重要性。
说来,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着隐居的生活。人呢,似乎也算是很看得起鼠辈了。口头上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是一种恻隐之心。
“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状,大惊,遂使书狱。”
——《汉书.张汤传》
张汤,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其父亲是长安的县丞。父亲出门了,张汤那时候还小,在家呆着。回来后,发现有老鼠偷肉,父亲很生气,还打了张汤。张汤找出了那老鼠和偷吃剩下的肉,审讯、拷打这只老鼠,并给老鼠录口供,最后逼供写成判决书,带来了老鼠和它偷的肉,在公堂(是张汤私设)之下对老鼠用刑,将其分尸。他的父亲看见了,看他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老狱吏,非常吃惊,之后便慢慢的培养他练习办案。张汤少时对断狱有兴趣,后为吏治狱果然见长。官至廷尉、御史大夫。
年,五院四系之一、也是我的母校西北*法大学,在建设南校区(长安校区)建设时发掘出了张汤墓,在专业培养法律人才的学校挖掘出了古代的法官墓,让人产生了某种联想。看来,这里建*法校区有天意啊!
00:41
不过,今天我们看张汤不是个好法官,因为他是酷吏。《史记》将张汤列于《酷吏传》。司马迁对张汤极为厌恶,《平准书》有“汤死,而民不思”之语。班固则说“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但用法严苛,并以《春秋》古义文饰,以君主意志为准则,权势显赫一时。后为朱买臣等排陷而自杀。这正是: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上天可曾饶过谁?老鼠偷盗有罪,但罪不该死,即便是死罪,也不能如此残忍施刑,这或许得有现代司法理念的人才懂的。
在这个疫情突发的春节,祝福中华鼠年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