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荆州博物馆对擂鼓台29号墓,作抢救性考古 [复制链接]

1#

5月16日,荆州博物馆对荆州区草市北街擂鼓台29号墓作抢救性考古发掘。17日上午,考古工作人员清理棺椁,并于当天下午在大家的紧张准备下正式开棺。这座封存多年的西汉中等级贵族墓,棺椁内随葬品是否会给人们意外惊喜?


  上午8时,现场考古人员就在草市的东关北街附近的楚都大道施工处忙碌。记者看到棺椁内有零星散板一一取出,考古人员被绑上安全带吊下墓葬内清理文理。在人们的仔细清理中,慢慢地零星造形秀美的陶罐露出淤泥,还有隐约可见的漆木器。


  上午约10时,棺椁南室内的木构件一一取出,考古人员认真记录下每个木构件及碎片的位置。回去后,他们还会跟据碎片的编号进行拼接。随后棺椁中发现耳杯、漆盘和竹简等,虽然一件件零具散落在淤泥中,但是仍不能掩饰它们的精美。考古人员表示,根据已发现的器具,尚不能判断墓主是男是女,各种推论仍需实践检验。


  接近中午时,艳阳高照,气温越来越高,考古工作人员只得用浸水的海绵覆在棺椁上遮阳,并找到下脚处将裹着淤泥的文物分室从上到下一层层、一件件清理、分析。


  已有二千多年的汉墓,是否能检测出酒,微乎其微,但可推断。一般主卜生前爱用的器物,会带到墓地。现陶罐保存的还好,但小件漆木器变形严重,大件漆木器已是黑色,未看到彩绘。


  中午12时出土的1号陶瓮很精致;小口大腹的2号陶瓮出土,外有暗花菱形纹,里面还有积水;3号陶罐很完整的出土;4号漆圆盒出土,5号漆圆盘已破损,色彩都较漂亮;6号似木底坐的漆樽,其红漆已斑驳。7号耳杯已干裂收缩。8号耳杯有黑红的花纹,相对完整......


  文物一件件出土,也越来越让人期待。考古专家对出白天的对矮领罐、变形的木漆盂、破损的木漆方盒、精美的木漆圆盆、木漆盖一一核对,清理43件套出土文物。


  俗话说,文物一般是“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一古墓葬原是湿的,后又干了,后又湿了,所以棺椁里精美文物遍布。


  下午4.28时,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杨馆长介绍,人骨骼清晰,头部在西边,与谢家桥汉墓相似。足部覆盖了竹筛,棺总体保存不太完好,有文物也是小残片。接下来捡出骸骨,棺椁还要进一步分析。门窗系统放里面是西汉较常见的葬制,方便墓主灵*出入,享受生前的环境。随葬器物分了两层,棺室每一枚钉子很宽大。主人身高约1.76米。


  随后,考古工作人员将对棺内骸骨、文物进行清理,继续跟踪报道。


  为什么这里叫擂鼓台?居民余师傅已在这里住了40多年,从父辈说这里叫打擂鼓台,至少几百年历史。74岁的高天云老居民介绍,因薛仁贵在此作战,所以留名擂鼓台。东关北街老地名叫草市豆腐街,五十年前街上曾有石人石马,石人很矮,还有石兔子,还有很大的石头香台子。还有专人守护唐卡山子,也就是现考古现场。守墓人姓朱,大家亲热地叫他佩伯,已去世。那时不准闲人进唐卡山子去砍草,唐卡山子直通老东关桥,与郢中较近。当年唐卡山子较现在的地平高约4米,后推土建成仓库,还是较周边高。前两年淹水,周边都淹了,就唐卡山子没淹。(记者王子瑶摄影谭世海)

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智慧孱陵》手机AP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